顯示具有 讀者投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讀者投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

【〈半小時〉──於有河BOOK致友人】


〈半小時〉陳昱文
──於有河BOOK致友人

給我們半小時
記得河岸有人撐傘慢慢走過

給雨滴半小時
洗刷屋頂的塵埃,記憶自由落下的速度

給貓半小時
逗弄虎尾蘭的花紋

雨滴知道傘下有人擁抱
貓知道貓尾一樣美麗

我們知道半小時熱咖啡可以轉涼
城門河可以流入淡水

──刊於《聲韻詩刊》第29期

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試想〉



〈試想〉宋尚緯
——給掐掐。
 
 
我為你梳下乾涸的毛髮
像是梳理經過彼此間
安靜的時間與流淌的雨水
你安靜像是落雨的夜晚
我沉默像窗外靜謐的湖
我們共用許多事物
例如歷史、語言,或者是
同一個適合酣睡的午後
 
我有太多問題等待解決
像是生命,像是
我們在同一個屋裡
準備同樣的餐點,無鹽
缺乏調味,配合你的口味
一切都那麼自然
卻從未被我規劃進
人生的待辦事項裡
 
我們像初生的幼獸
彼此試探彼此的邊界
試圖給予彼此信任
每一次的給予
都是一次微小的冒險
我們在未知的疆域
不知道收穫的是寶物
還是巨大的傷害
我們同時將刀柄交給對方
所有銳利都對準自己
 
我試著想像未來
我試著想像未來的我
是否會懷念現在的一切
我試著想像,未來的我
還是每天為你倒一杯水
每天為你準備食物
我試著想像,我獨自一人
坐在窗邊吃一顆削好的梨
一半被我吃下
另外一半埋進土裡
我試著用很長很長的時間
編織細膩的圍巾,覆蓋
我們的現在,試著用很長
很長的現在,輕輕擦拭
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天
讓它暖暖地亮著,亮著

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分離翅膀】


文圖/郭子維

  彰化回花蓮的路上,坐在靠山側的走道,當車過北迴穿越宜蘭後,從對面窗外看見了一片蔚藍,天空淡的,海水深的,隨後進入一個又一個的隧道,直到抵達花蓮。以往看見海,會慶幸自己能在這倚山傍海的縱谷數年,但這次看著海水,想到的只是鯊魚。

  母親節這一周,排除一切回到家,兩年多來,總在每一次的家族聚餐裡缺席,獨自耽溺在這空氣、山稜、海口皆是青翠的所在,留下家人在我緩緩疏離的西部。早在兩個月前,母親便詢問我這周能否回家,他們習慣我的拒絕,以至於知道必須在數月前便跟我確認時程。當下我很清楚兩個月後的日子是什麼節,沒有多想就答應了。

  回家的前一周,父親在家族社團裡宣布:「我們母親節聚餐會在XX餐廳,我訂了高級的排翅套餐。」或許我應該馬上在底下留言,宣示我們不該吃魚翅。

  但我沒有。

  我對世界與環境的觀念,幾乎在東華華文所這兩年內才勉強開啟,我慢慢看見野狗,看見野貓,聽見夜鷹,看見《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我還不知道怎麼面對肉食的自我質疑,但我發現父母親將我送到遠方讀書這件事,遠比他們想像的更殘忍。他們以為無私的付出會拉近與我的距離,實際上卻把我與他們之間的思考越推越遠。我知道,在他們的時代與光陰裡,魚翅會宛若《中華一番》卡通一般,當小當家打開蓋子,會有著價值與美味的閃光,但對我而言,是4月那張在新竹舊港橋下,數十隻小鯊魚被割去魚鰭的照片。

  但他們如此愛我,以至於我無法在第一時間宣示不該吃魚翅。他們不會因為我的譴責而難過,但他們會認為做了一件讓「小兒子生氣的事」而傷心。我不知道為了他們不傷心而沉默後的我,未來還有沒有資格對環境或動物議題,表示任何意見。環境與動物我所觸及的還太淺,我希望人們的倫理能如奧圖李奧帕德所希望的,涉及在人類之外的野地,但世代的差異,有時卻傷害兩代人之間,不論觀念、政治、或者只是生活方式。

  為了讓我的未來持續前進,卻不會與我的父母遠離,我嘗試用我所學的文字去作為媒介,我透過臉書發布文章,讓他們知道我所存在的同溫層,是會為了他們對動物的留情而感謝;我依然希望自己未來是個作家,但在此刻能預見的前方,很清楚自己的文字無法敲響這個世界萬分之一,唯一能做的,是濫用家人對我的愛,去敲打他們;他們是現此時我的文字唯一能影響的人,唯有他們能感受到我透過文字,表達對吃下魚翅的痛苦,並視我的的痛苦為痛苦。

  對,前天在母親節聚餐上,依然吃下了一碗魚翅,或許在其他的場合,不介意讓人感受到我的排斥,但只有在家人面前,如果這是一場錯誤,我不願退一步表示清醒,只願與他們永共進退。而李奧帕德的〈土地倫理〉又讓我知道,若我願與家人共進退,便得努力與整個土地共進退。

  環境議題與動物權利對此刻的都我都過於龐大,我的生活裡會非常輕易地觸犯不該觸犯浪費,或者無法辯駁的質疑;只希望我能一步一步敲響我自己,同時敲擊我的父母;事實上我認為此刻所有的環境保護為時已晚,所有的動物權利希望渺茫,但想起小時候《親愛的我把孩子變小了》這部與父親一同在客廳看的電影,整齣戲被縮小的人物在現實觀裡是如此微不足道,但微不足道的前進卻是得以走向拯救的主因。我希望這一切也是如此,所有的努力看似只是草叢裡細細地聳動,並感到疼痛,但這種疼痛卻會讓我們更緊緊相依,直到走向未必蔚藍的彼方。


2016年3月11日 星期五

【休息的人,努力的人】


圖文/楊富民
  
  去田裡的時候我常帶著耳機,上回朋友當兵放假,來我的田裡幫忙,提醒我別太常戴耳機。我想也是,有許多聲響是比音樂來得更好,但許多時候做作田是苦悶的,偶爾會因為某些想望,某些美好的想像而讓自己充滿動力。有些時候,真的累到不行,但放眼望去還有許多地方,你已無意志繼續,聽歌常成為這個時刻的動力來源。

2016年1月8日 星期五

【魔幻時刻】誰愛愛哭鬼




圖文/陳昱文
原文刊登於2016-01-07聯合報

    本以為自己在紅磚屋的魔幻時刻,是掏出舊版的《鑼》,請黃春明老師簽名。

    在店員煮一杯咖啡的時間,我觀賞屋內的畫作,有些畫上撕貼著「短鼻象」、「小駝背」、「小麻雀、稻草人」字樣;有些畫沒有字,只有表情,例如一幅靜靜流淌的小河帶著喜悅。對了,還有一隻,不知道為了什麼原因,正在哭的小黑貓。

2016年1月5日 星期二

【圓一個夢】

花蓮女中 一年五班 王書瑋

看那俐落又不失精準度的刀子在動物身上作畫,如同熟練的書法家隨意揮動便畫出使人讚嘆的作品,當時作在一旁的我看得目瞪口呆,那專注、認真的背影真是令人著迷,他那份為動物付出,費心的堅持使我下定決心要向那為動物笑容而付出的背影前進。

2015年3月16日 星期一

三花女王,與那些貓狗魚鳥教我的事

2015-03-16 聯合報 文/佐渡守


我是先認識漪文的文,之後才認識她這個人。透過越文中譯的《離》這本書,漪文的譯筆讓我印象深刻。

不過,開始有更多交集,是直到最近一年她密切來我擔任版工的「人。動物。時代誌」網頁瀏覽按讚。也因此,當移工抓貓狗事件發生後,她成為我「外籍人士與動物」的求教人選之一。

2015年2月8日 星期日

生活進行式/一黏蠅板的人命

2015-02-08 聯合報 文/林力敏

我目光順著移往旁邊那片似散落殘骸的一顆一顆黑點,發覺黑點原來不是風沙,全是細小蒼蠅,全是生命──黏蠅板活了起來……

圖/Tank

2015年2月6日 星期五

友善動物,不分國族/愛上討錢的自來狗

2015-01-10 聯合報 文/佐渡守  圖/圖倪
http://udn.com/news/story/7045/690196


和玉鶯認識,是在一場新書發表會上。她原是越南來台留學生,畢業後就在台灣待了下來。和她認識好幾年了,這次因為先前「移工抓貓狗」的新聞議題觸及我所關心的兩方,我想到她愛動物也愛同鄉,應該會有些想法,因此找她聊聊。

2015年1月17日 星期六

友善動物,不分國族/冰冰的手與暖暖的憨吉

2015-01-10 聯合報 文/佐渡守  圖/圖倪
http://udn.com/news/story/7045/647854


為宗教沒有碰過狗

冬至那天,為了先前「移工抓貓狗」的議題(移駐勞工Migrant worker,即「外籍勞工」),我繼續我的「移工與動物」探索之旅,與外籍朋友聊一聊他們與動物相處的經驗。

2015年1月11日 星期日

友善動物,不分國族/白雪公主的動物孩子們

2015-01-10 聯合報 文/佐渡守


防賊防蛇全靠狗

認識金粉,是因為移民工文學獎;第一次見到金粉,則是在台灣文學館的頒獎典禮上。那天,她身著粉色的泰國傳統服飾領獎,豐潤的體態與柔和的臉龐,一如她的個性給我的印象。

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生命故事】幫助流浪貓狗絕育,讓流浪生活只到牠這一代。

作者:台灣之心愛護動物協會 HOTAC/林 政隆
文章來源:第三屆金耘獎-全國公益徵文比賽
https://www.facebook.com/harvest365/photos/a.1671991106360758.1073741942.1454559578103913/1672007786359090/?type=1


故事的開始:
2013年9月22日天兔颱風襲擊台灣之時也將我家的祖厝紅磚屋屋頂打破了一個洞,颱風過後隔天進去祖厝收拾殘局時,一進門就聽到微弱的幼貓喵喵聲一直叫一直叫,心頭一驚!天啊!怎麼會有貓住進來了。

2014年11月29日 星期六

【生命故事】未來,還是會一直說一直說,流浪毛孩的故事......

文/種子福田Coffee  戴平安


昨天,一位新客,懷裡抱著隻迷你博美,走進種子福田。

照自己「慣例」與「職業病的直覺」,我問了問她:「懷中的毛孩是買的嗎?」她告訴我:「是買的。」

我拉開她對面的椅子坐了下來,開始「嘮叨」的告訴她,關於繁殖場、關於收容所、關於被棄養流浪毛孩們的真相。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生命故事】那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抱起牠--冰冰

作者/台大學生 溫翊均


牠,是冰冰。

冰冰是對面的那戶人家的狗狗,是一只雜種的流浪母狗,只是有一天來到他們家裏,在兒子的苦苦哀求下,老父親便收養了牠。

那年我國二,牠三歲。父親在世時,很疼愛冰冰,那是牠的風華聖代,春天時,無數的雄狗在牠家前面吠個不停,仿佛是為了爭取牠的注意,讓牠選擇自己。

2014年11月17日 星期一

【生命故事】日月陰陽貓狗

文 / 作家 張萬康


從前在張萬孃FB,鄙人寫過這樣的淺見,世界有陰陽二元,月亮與太陽就是這樣,貓與狗也是這樣。或許亦有人這般說過吧?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社會觀察】佐渡守:正視淡水虐殺幼貓事件

本文與《獨立評論@天下》同步刊登


10月25日晚間八點,淡水重建街福佑宮後方草叢,有數隻未達滿月的幼貓,被發現遭斷頭棄屍;當時,我正好帶著兩名友人走在重建街上,欲前往拜訪另一位友人開的店。那天,我懷著假日悠閒愉悅的心情出遊,全然不知行經的地點,是會讓愛動物的我們挫折心碎的「命案現場」。

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生命故事】他不是寵物,是真正的朋友

【讀者投稿】


最初我不是愛貓,只是緣份來了。

7年多前,我的生活過得很糟糕。還活在某段感情失敗中,生活沒有方向。

某天半夜,我正盯著監視器,看著有沒有賭客,或是收了黑錢的髒警察上門。這裡是一個隱蔽的賭場,夜裡附近不太有人走動,忽然的一陣狗叫聲提醒了我,附近有不尋常的事發生。

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讀者投稿】在巴拿馬海岸與小海龜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這一刻,我身處在巴拿馬貝拉瓜斯省(Veragus)太平洋側的瑪蓮娜海灘(Playa Malena)。前一天白天還在我居住貝省北方的聖塔菲(Santa Fe)山區小學跟合作單位辦理環境教育活動,活動結束後在同事Eric邀約下跟他啟程前往4小時車程外的瑪蓮娜,因著在巴拿馬總會遇見的無法預期因素,我們終於抵達時已是凌晨一點。

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生命故事】貼近自然,保有對社會的熱情,在台灣其實也可以這樣生活

圖片來源

從大二開始就非常希望能選上這門課,經過一年多的煎熬終於讓我在大學最後一個學期達陣。

我生長的家庭相當喜愛動物,從有記憶開始身邊總是會有幾隻狗、魚、烏龜甚至是鳥。無論是爺爺養的、大伯養的、家裡養的,從來沒有間斷過。當然那時候飼養動的方法仍然非常「落後」,採半放養式,給狗吃的是人吃剩的食物,魚缸要換水也是直接到自來水等等。動物的健康狀況都不會太好,尤其是較脆弱的那些,記得他們總是生病的生病,去世的去世。

2014年6月4日 星期三

【生命故事】鴨箱寶是我的寶 ❤ 關於鴨箱寶的小故事

103/02/20
傍晚,板橋殯儀館旁的便利超商門口出現一隻被遺棄的鴨子,疑似是殯儀館內辦完喪事後丟棄出來、在葬禮中作為「鴨煞」的祭品鴨。(想知道鴨煞儀式過程是怎麼進行的,可以上 Youtube 搜尋「鴨煞」的影片,很殘忍,請慎入。這是對生命非常不尊重的嚴重陋習,完全就是在虐待動物...)

他原本腳被綁住,站在椅子上,後來不知被誰放入紙箱內,但仍然沒水沒食物,受著 12 度的低溫,就這樣任其自生自滅...

一開始甚至連紙箱都沒有,就這樣被放在超商前,腳還被綁住。
在便利商店前的鴨箱寶,灰頭又土臉,眼神有些茫然...
這天氣溫只有 12 度,他沒水沒食物,就在那邊待到深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