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國際新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國際新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8月2日 星期三

【章魚、魷魚 似已適應暖化】

圖片取自網路資源


文/李娉婷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不少動物為了生存被迫改變生活習性,比如全球鳥類開始往南北極和高海拔地區移動、北極熊開始學習適應長泳、台灣的高山哺乳動物也開始向更高海拔遷移;在海洋中,魚群也因為暖化大量減少,不過,科學家發現,相較於其他海洋動物,魷魚、烏賊和其他的頭足類動物們卻適應良好,數量愈來愈蓬勃倍增。

據英國《衛報》報導,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建立了頭足類動物捕撈量的數據庫,發現即使這類動物的繁殖方式不同──有些在海床附近孵育幼代和生活,有些則是在海中到處移動──但幾乎全世界的頭足類動物都在增加;研究團隊最初是要調查澳洲巨型烏賊數量的衰減,卻出乎意料地發現頭足類動物數量在穩定上升中。

本項研究主持人、澳洲阿德雷得大學海洋生物學家吉蘭德斯(Bronwyn Gillanders)表示,頭足類動物包括章魚、魷魚、烏賊、透抽、花枝、軟絲、小卷等,都具備「活得快、死得早」的特性,可說是海中的搖滾明星,快速的生命周期也意味著牠們可以迅速擴散,比其他長壽動物更有優勢。

最新的研究發現,面對氣候變遷,珊瑚礁白化日趨嚴重,甚至將使全球最大珊瑚礁──大堡礁的九成三體積白化(註);此外,全球魚類數量在過度捕撈後也迅速下降,漁獲量的減少速度比聯合國的官方數字還快三倍,魚群更減少四分之一。

但在這樣的背景下,章魚、魷魚與烏賊反而成為受益者,原因是,頭足類動物是貪婪的食肉動物,過度捕撈幫助牠們減少了競爭者和天敵,而在食物仍然足夠、溫度沒有太劇烈上升的情況下,變暖的海水反而加速了頭足類動物的生命周期。

吉蘭德斯指出,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的聖嬰與反聖嬰現象後,溫暖的太平洋海水就影響了體型巨大的洪堡魷魚數量:大量的洪堡魷魚在墨西哥、祕魯和智利外海被發現,此外,牠們的壽命也比大多數的魷魚長,十多年後,這種長壽的魷魚已經適應了二○○九至二○一○年的聖嬰現象。

不過,研究人員也警告,族群動態相當難預測,人類活動可能也會對頭足類動物產生不良影響。例如人類造成的海洋酸化,對大部分海洋生物造成危害,卻讓水母數量暴增,這些水母適應力極強,不但影響部分地區的船隻航行,同時也提供頭足動物充足的食物。(台灣動物新聞網提供)

註:珊瑚本身為白色,人們看到的其他顏色來自於珊瑚體內的共生藻,當環境變差,例如水溫太高、水變混濁或光線不足時,會造成共生藻死亡或離開,這就是珊瑚白化。白化是珊瑚死亡的前兆,如果環境變好,共生藻會再回來;如果環境繼續惡化,白化的珊瑚就會死亡,最後只剩下白色的碳酸鈣骨骼。

(文章轉載自人間福報,原文由台灣動物新聞網提供)

2017年7月16日 星期日

【一日一生,野生動物的囚禁哀愁】

民眾席地觀賞影片介紹,照片由挺挺團隊拍攝提供

一片單純關心動物的熱忱,讓遠在法國的攝影師Jimmy Beunardeau在看到影片後,透過書信往返向國內黑熊保育專家黃美秀老師表示來台拍攝黑熊的意願,當黃老師聽到Jimmy欲專程為黑熊而來,她立即回覆「抱歉,我們在台灣根本看不到熊,台灣黑熊瀕臨絕種,何況你還是以打工度假簽證來台。」

最後在黃老師的建議之下,Jimmy前往屏科大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在那裡,一定看得到野生動物,透過他專業的鏡頭捕捉,拍攝一張張原本收容中心所缺乏的動人照片。Jimmy有感而發的表示,拍攝此系列作品有一個共同的困難點,如何將籠舍一道道的鐵欄杆化為無形,直視動物最真實的處境,是他在取景中不斷琢磨的技巧。從拍攝黑熊到輾轉收容中心,Jimmy也跟隨黃老師與屏科大野保所的研究團隊腳步前往鄰近大雪山區,見證台灣的崎嶇與美麗。當日,他專程從法國來台參與2017挺挺動物生活節系列活動開幕記者會與參與民眾,一同見證跨文化合作的契機。

緊接著,由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黃宗潔副教授,為遠在荷蘭AKV|St.Joost藝術學院攻讀攝影碩士的羅晟文代為介紹白熊計畫的創作發想。晟文從2014年進行一系列走訪歐洲、中國動物園,拍攝飼養白熊的影像作品,從平面攝影到實際影像創作,真實記錄動物園內的白熊展區,尤其白熊與展場的突兀性,特別讓民眾容易查覺到其中不協調的畫面。影像作品取名為〈白熊進行曲〉,透過長時間的拍攝,將白熊的一天甚至是一生,壓縮在快轉的影片當中,可以看到遊客的造訪速度非常快,但白熊卻不斷出現來回繞圈或是拍打窗戶等刻板行為。

黃宗潔教授進一步表示,大家心裡可能會有個疑問,為什麼要選擇白熊?甚至有些人會問,為什麼不關心更邊緣、更不被關心的動物呢?羅晟文在舊金山動物園,曾看到熊在吃草,許多圍觀遊客開始討論「熊會吃草嗎?」在動物園內,人們自然而然對動物行為感到好奇,但往往在討論過程中,凸顯對動物行為的無知。

因此,白熊做為動物園中的指標性動物,特別容易引發民眾討論。白熊除了具有明星動物的指標意義外,在世界各地的動物園,牠必然是異地移入、適應不良的動物,園方試圖營造根本不可能存在的極地,荒謬、詭異的場景,探究人類不能迴避的侷限。

〈白熊計畫〉不是要告訴民眾審查、批判個別動物園,而是透過非常迥異、各式各樣的展區紀錄,呈現一種社會普遍性,如果我們永遠把動物當作娛樂,將其刻板行為視為表演,那我們如何真正藉由觀賞動物園,探究人與動物的關係。

最後,中興大學獸醫學院周濟眾院長為本日記者會做結,獸醫在過程中始終扮演特別的角色,一方面照顧動物、近距離接觸動物生命,但同時可能以愛之名,做出人們乍看之下不愛牠們的事,因此從學子入學以來,校方殷切灌輸學生們這是一項非常不容易的決定,生命價值的拉扯非常衝突、不容易解釋,也是極需要教育的事情,在這個領域需要大家共同付出,在天地自然間,我們本身同是動物的大家庭的一份子,愛護牠們,等同於愛護自己。

照片由挺挺團隊拍攝提供

延伸閱讀:
【人造景觀中的大白熊】羅晟文文、攝影
http://www.natgeomedia.com/photography/gallery/38598
【落難動物的凝視:「白熊計劃 × WILD-LIFE」攝影聯展導覽】
https://www.agriharvest.tw/theme_data.php?theme=article&sub_theme=article&id=827
活動資訊
「白熊計劃 × WILD-LIFE」攝影聯展
展期:106.07.01-106.08.27(周一休館)
地點: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藝文走廊(台中市南區五權南路100號)
展者:羅晟文、Jimmy Beunardeau、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保育類野生動物收容中心
策展:挺挺網絡社會企業



2016年1月23日 星期六

【法動物園瀕臨破產,誰能負責生命餘生?】



Zoo d'Amnéville座落於法國與盧森堡交界,鄰近設施有室內溜冰場、游泳池、賭場等,儼然成為兩國娛樂聚落。動物園幅員廣大佔地17公頃,動物種類超過2000隻,遍佈五大洲360物種。



自1986年營運以來,園方不斷推陳出新動物娛樂表演,如在飼育員的陪伴之下,訓練海豹自行丟垃圾,以「連海豹都可以丟垃圾,你為什麼不行?」的口號。猛禽飛行秀則融合中世紀戲劇與馬術演出。在娛樂動物上,園方試圖顛覆過去所習慣的演出,達到教育與展演動物的平衡。

2014年4月13日 星期日

【國際新聞】2腿狗 激勵百萬網友

文章來源:人間福報

小編:來看看鄧肯快樂奔跑的影片(目前已超過150萬人點閱)。看他輕舞飛揚的耳朵,感覺人生還有什麼好掛慮的呢?目前台灣各地收容所還有很多的貓貓狗狗可以陪你一起快樂,快點齊來加入收養的行列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N0HpAU4i1c

【國際新聞】專題:港版十二夜 流浪貓狗終章

文章來源:蘋果日報


台灣紀實電影《十二夜》,主角是被禁錮於收容所的流浪狗,不同品種、年老體弱甚至初生的新舊住客,在滿地排泄物的籠內相依靠,12天待領養期一過,就被判安樂死。影片於港上映剛一周,「12天制」讓觀眾無不垂淚,有誰料到香港流浪貓犬的生存期限,竟比彼岸更低賤。本地兩大流浪動物收容中心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及愛護動物協會(愛協)都奉行「4天制」,即動物僅獲4天時間待主人領養,否則將被人道毀滅。年復年,漁護署一貫謝絕採訪,愛協幾經傾談,選擇誠實透露殺動物背後的生死抉擇機制。行刑者自首,只盼與日俱增的棄養者、純種寵物繁殖者能回頭是岸,讓每隻收容所內的動物能早日重投陽光懷抱。
記者:許政/攝影:陳國良

2014年4月12日 星期六

【國際新聞】烏克蘭多家動物園資金告急動物面臨挨餓

烏克蘭哈爾科夫動物園中的河馬(網頁截圖)



【國際新聞】
小編:當人類歡欣於毫無節制的發展時,首先遭受蹂躪的是我們的環境;當人類悲苦於社會動盪不安時,首先遭受迫害的是動物。烏克蘭動物園理的動物正在挨餓,缺乏醫藥與食物,牠們的生命岌岌可危......u u

2014年4月11日 星期五

【國際新聞】歐洲處死動物再惹爭議!瑞士伯恩動物園殺小熊!


小編:歐洲處死動物再惹爭議!繼哥本哈根動物園殺害長頸鹿、獅子之後,瑞士伯恩動物園也以「避免小熊受苦」為由將之處死。殺害健康動物的行為,值得我們一起探討......。

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國際新聞】為收容所籌款!美科州11隻小動物競選市長

小動物們也來政壇湊熱鬧,美國科羅拉多州的11只小動物將參選迪瓦德市(Divide)市長,目的是為其所在的動物收容所籌集資金。



【國際新聞】
小編:喵嗚!~~特勒鎮收容所是不殺生的收容所耶!小編也好想去投票!  又或者大家可以辦動物親善大使投票,也來幫助收容所的貓貓狗狗們唄?

2014年4月9日 星期三

【國際新聞】香港轉口內地魚翅量下降九成

【動保新聞】
小編:在優雅高檔的餐桌上,看不到血腥的真相。懇請消費者拒絕當「虐殺鯊魚」的幫兇,推廣「無翅宴」台灣需要再加油。

(詳全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香港分會8日公佈,2013年由香港轉口至內地的魚翅產品量明顯下降,由2012年約1170噸降至約114噸;在多個由香港轉口魚翅產品的國家或地區中,內地由2012年的第一位降至第四位,排在越南、台灣、新加坡之後。

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

【國際新聞】日本最大網上零售商“樂天”將停止銷售鯨肉



【動保新聞_國際】
小編:華人食魚翅與日人吃鯨肉在國際一樣惡名昭彰,藉全球最大鯨產品零售商「樂天」的下架,我們也可以延伸思考鯊魚的未來。

(報導全文)據英國《衛報》網站4月4日報道,日本最大的網上零售商“樂天”將在4月底停止銷售海豚和鯨肉及其制品,因國際法庭已經多次要求日本立即停止在其南部海域進行年度性捕殺鯨的行為。

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國際新聞】澳洲企鵝穿上超可愛毛衣!但背後原因有淡淡的哀傷..



本日最可愛!澳洲的企鵝們穿上了毛衣,看起來就像卡通裡的角色一樣。這是澳洲想到的幫助被油汙染的企鵝的方法!

由於漁船漏油的關係,讓這些大海中無辜的企鵝遭殃,有企鵝組織於是決定讓企鵝穿上毛衣。這些毛衣可以防止企鵝因為清理自己的毛而不小心把汙油吃下肚。

企鵝組織會先把牠們洗乾淨,再放回海洋中。目前正需要義工幫忙織毛衣,如果你想幫助這些企鵝,可以點此下載毛衣的尺寸。

雖然很心疼企鵝們,但…你們看起來實在太可愛了啦!(抱)

http://flipermag.com/2014/03/26/penguinfoundation/

2014年4月5日 星期六

【國際新聞】保護動物成斂財工具 陸客虐龜當有趣

「海龜照相!鱷魚合影!通通5元(人民幣)!」海南瓊海市玉帶灘景區,當地村民為了錢,竟然對國家保護動物動歪腦筋,大肆虐待海龜和鱷魚等,許多遊客對此現象十分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