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房曼琪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房曼琪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7年8月18日 星期五

【世界素食運動快速成長的背景因素】

文/房曼琪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食品廣告裡的乳牛們,徜徉在柔軟的青草地上,沐浴和風與陽光。事實上,這樣的場景只出現在半世紀前的畜牧農場。二次大戰後及至五十年代,小規模的畜牧尚未被工業化,生產量有限,人們消耗來自動物的食品亦有節制。自從六十年代中期,傳統畜牧被龐大的集約養殖企業壟斷,動物通通被關進工廠式的水泥 鋼鐵囚牢,從此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畜牧轉型致使生產量倍增,等於是鼓勵民眾偏向乳肉產品。剝削性的經濟制度與社會上普遍的食肉習性( 每年全世界人口要吃掉70億個農場動物 )(1),牽連到相當緊迫的道德議題。非同於五十年代,今日大家每天吃喝享受的肉類、乳酪、雞蛋、速食店廉價漢堡,有99%是來自密封式農場裡的動物。密集養殖企業 ( intensive factory farming ) 可說是與納粹集中營制同出一轍。污穢的工廠裡,排列着上萬個和你、我、他一樣會恐懼、會痛、會生病、嗅覺敏感的有情生命 ( 要知道豬的嗅覺要比人類高出二千倍)。

圖片取自網路資源
大多數的人關懷家庭寵物或野生動物,而對被標籤為食品的豬、牛、雞等,一生在毒氣中 ( methane, ammonia, hydrogen sulfide... ) 苟延殘喘的事實却無動於衷。這是因為肉食文化將原本屬意識生命的範疇,轉換為與己無關痛癢的,如牛排、火腿、炸雞等等食品範疇。如此,良心上瞬間的不安隨即被個人的嗜肉癖 ( carnism ) 取而代之,似乎就不會涉及道德問題。掌控經濟的畜牧財團,特地僱用政策遊說者來協助通過與己有利的法案,壓制抗議聲浪,並以不實的宣傳來誤導消費者。正因為此,草根「素食運動」 ( The vegan movement ) 應運而起,可說是歷史上最澈底的社會正義運動(2)。此運動在 1944年由英國「維根社會」 ( Vegan Society ) 發起,再早可追溯到 1806年,浪漫詩人雪萊( Percy Bysshe Shelley ) 公開反對食用雞蛋和牛奶。當年「維根社會」只有25個會員,七十年後,英、美、德、法各有上百萬的素食人口。該會對「維根主義」( veganism, 即全素生活 ) 所下的定義是「個人在衣食住行各方面不用任何動物產品」,其所關切的對象是天地眾生。「 vegan」通常是指純素飲食者 。

十年前,在一般社交場面,「素食」還只是一個冷門的邊緣話題,曾幾何時,在這幾年來已經是人們熟悉的字眼。根據Google 搜索引擎,2015年有關「素食」( vegan ) 的搜索比2014年增加了32%,及至2016年,短短十二個月內已增加到90%。由此可見素食觀念已融入主流意識。此運動的主要成員是新世代青年 ( millennial,出生在1980 -2000 年之間)。舉例來說,筆者居住的小城有一所文哲學院( Saint John's College ),學生來自美國各州,校方尊重大家的建議,每日供應的三餐以有機素食為主。目前,尤其是在德國、英國、美國,素食人口不斷增加,大多數在34歲以下。2006年,英國素食人口為150,000,目前已增加了 350% 。在台灣由青少年帶動的素食運動( 有別於佛教的素食傳統 ) 在國際上亦令人矚目(3)。各地素食組織如雨後春筍,例如「天下無肉」、「够維根」、「純素30天」、「食物知情權」、「動物陣線」等。他們朝氣蓬勃,勇於面對事實,向社會揭露集約農場的惡劣狀況,以身作則來推行素食社教。其中,「台灣素食營養學會」還熱心提供詳盡的素食營養知識,幫助民眾解除對純素飲食的疑慮,可見新世代對肉食危機與未來地球存續的關切。

圖片來自 PETA
素食運動是解放動物直接行動最重要的一環。本文主要是分析性的報導此運動快速成長所涉及幾個主要的社會文化因素 :  

 1. 媒體及網路曝光 : 通過網路資訊及臉書轉載,揭發被嚴密封鎖動物集中營的內幕(4)。舉例來說,牛奶飲料的背後事實是將牛母親當作生產牛奶的「機器」( milk machine ) ,被迫重複人工受孕,長年忍受生理 ( 不斷受孕 ) 與心理上 ( 愛子被劫走 ) 的痛苦。小牛出生兩天之後,四肢尚未站穩,即被迫離開母親,沒有母奶中的抗體和蛋白質,許多小牛因腹瀉而死亡,這只不過是集約農場中的一景。素食運動就是要將其惡行公諸於世,使人們認清事實,作為當前經濟體制主軸的企業,其謀利手段是對億萬生靈的迫害及大屠殺( 例如豬,每小時殺一千個,如此怎麼可能談的上人道屠宰? )。許多人在了解真相之後,放棄原來的飲食習慣,以行動來抵制。大型連鎖商家如 McDonald 與 Walmart,由於媒體的負面報導 ,已承諾其銷售的雞蛋和乳肉品將來自非牢籠制的批發商。

2. 動物解放陣線高效率的運作 : 例如「憫惜動物」( Mercy For Animals )( 5)是美國保衛農業動物高效率的行動組織。該會人才薈萃,包括法律顧問、策略企劃、實地調查、媒體連絡、研究、出版、教育、社區及校園素食推行活動,大家分工合作,採用多管道行動來實現動保理念。其運作範圍包括北美、南美、中國、印度 ( 人口密度最高的 ) 。創辦人 Peter Roberts原先曾經營生產牛奶的畜牧業,後來放下屠刀,誓願行菩薩道。多年來,該組織經常潛入集約農場,進行實地偵查、錄影,揭發了不 少虐待動物的案件,並督促國會增修動保法政策。其他如 Compassion in World Farming, Farm Animal Reform Movement, Farm Sanctuary, The Humane Farming Association, PETA, HSUS等組織,也再接再厲,除了加強教育民眾戒除嗜肉癖,還向立法院及養殖業交涉,以促進制度上的改善。

3. 綠色運動( The green movement ) 的助陣 : 為了比較一般人的飲食習慣與溫室效應之間的因果關聯,牛津大學 的一項研究 (Oxford Martin School study) 是大致將飲食行為分為偏肉的、半素食的 (包括蛋及乳品)、純素的。研究結論是純素飲食是解決地球暖化最有效的途徑。事實證明,遍佈在歐、美、亞的集約農場已經威脅到整個生態系統(6)。譬如,生產牛肉必須要消耗大量的水、糧食,更是對土壤、雨林的威脅 ( 世界最大的亞馬遜雨林有 91% 已遭破壞 ),而生產豬肉和雞肉的廢水排放,導致水源、河流、沿海地區的污染。聯合國的環境計劃  (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 ) 早已在 2010要求各國減少乳肉品的消耗  (7)。科學界亦慎重警告,來自人為的活動,特別是動物養殖過程中排出的氧化亞氮及甲烷氣是造成溫室氣體效應及氣候變遷的惡性因素,高居第二位 (raising animals for food is one of the top two or three most significant contributors to the most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其所排放的氨氣是形成酸雨的主因  ( acid-rain-causing ammonia ),將整個生態環境酸性化 ( acidification of the whole eco system ) (8)。又,工廠化密集生產必須使用大量抗生素才能控制動物之間互相傳染的疾病 (如呼吸道、消化道等病症),也等於是增强病菌的抗藥性,可經由土壤、空氣和地下水等傳播,造成惡性循環。面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危機,環保與動保人士為了共同目標,聯袂推行素食。兩者在性質上比較起來,解放動物的素食運動,目的是要突破人們吃肉心理的防禦機智,在政治上反對大資本企業與政客的串連,苟同其對豬、牛、雞等不人道的處置,而綠色環保是在肯定素食為低碳的「永續食物」( sustainable food )。氣候素食者 ( climate vegan ) 所關心的是生態的衰竭。

4. 學術界的探討 : 七十年代關心動物倫理 ( animal ethics ) 的學者屈指可數,其中比較知名的是彼得辛格。近幾年來,哲學、動物及法律學者紛紛發表相關論文及著作。美國大學 如NYU, Washington University, Michigan,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Wesleyan University, 加拿大的 Brock University 等,增設了動物研究課程 ( animal studies 或 animal critical studies) (9),內容多樣而豐富,包括動物與人的關係 、動物在人類社會扮演的角色、動物權及社會正義 ( 人類對動物的道德義務  )、動物法律地位、動物道德權等議題。基本上是從新審視哲學與倫理學中潛在的物種族歧視  ( speciesism ),可見動物權理念已受到學術界的重視。比較明顯的例子如當代法國大哲德西達 ( Jacques Derrida ) 將動物議題引進歐陸哲學,質疑人類中心 ( anthropocentrism) 的思考模式,並追溯、分析導致道德斷層的「生命階級觀」的歷史背景,目的是要拆除傳統哲學的二元論,因為人與非人動物( nonhuman animals ) 不平等的對峙關係,等於是在默許以雙重標準來合理化對非人生命的剝削,這是為什麼一般人對動物集中營的駭人現象漠不關心。既然動物天賦有自由權,亦具獨特的「人格性」( personhood ),同樣能意識、經驗到自身的遭遇和處境,那麼為什麼道德考量只及於人? 如此從哲學良心的思辨來依理推論,切入一個公正、合情合理的生命價值思考層面,例如史懷哲的普遍倫理 ( universal ethics ) 概念。最重要的是動物倫理提供了「動物非私有財產」的邏輯論證。

5. 國際消費趨勢 : 歐美一般超級市場及餐飲業供應乳肉代替素食品 ( Alternative Meatless produce ) 已是相當普遍的現象。德國在本世紀成為世界首席素食國家(10),雖然德國人的傳統主食是香腸等肉類。柏林的「Veganz」是歐洲第一個純素連鎖超級市場,已有10個分行,供應4500種非動物產品。倫敦、巴黎、澳洲亦不落後,仿傚類似經營。在美國,有的代替食品飲料還加了 B-12及鈣質來補充素食營養。健康機構例如「美國飲食協會」 (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 (11)及著名的「梅奥醫院」 ( Mayo Clinic ) 等,也都在鼓勵素食( a plant-based diet )。自1920 年以來,紐約州經營批發牛奶的「Elmhurst  Dairy」是東部最大的牛奶廠商,供應上百萬人口。 九十年後,因為銷售率不斷下降,只好放棄牛奶生產。該公司已將「Elmhurst Dairy」改名為「 Elmhurst」,產品完全是來自植物的飲料。綜上所述,「負責消費」意識已經成為國際的趨勢。純素飲食日益壯大的聲浪,正是對遍及歐、美、亞洲集約農場制的強烈反擊。

「生態憂慮」(eco-anxiety) 是心理學的新名詞,事實愈來愈明顯,氣候變遷、動物浩劫、能源耗損以及人類健康問題為本世紀面臨的四大危機,其中,全球養殖業造成的溫室效應遠超過汽車及工廠的污染 (12-I)。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途徑還得從改變人們的消費、飲食習慣來著手,例如本月份「大西洋雜誌」( The Atlantic ) 一篇文章建議「以豆類取代牛肉」( If Everyone ate Beans Instead of Beef ) (12-II)。有鑒於此,美國首富比爾蓋茲 ( Bill Gates ),以其明智的經濟策略來推廣素食(13),傾力支持「素肉公司」( Beyond Meat ) 的企畫、研究、製造、生產「植物肉品」工程,目的是要取代生雞肉及漢堡生肉餅 ( raw patty ),而且基本成分、營養與肉類完全相符 ( amino acids, lipids, and water, plus some trace minerals and trace carbohydrates ) 。換句話說,豬肉、牛肉、雞肉並不見得一定要來自動物。甚至美國最大的肉類生產企業「Tyson Foods」,亦為「素肉公司」投資者之一。美國已有四千多家超級市場銷售該公司的產品。

素食主義者比爾蓋茲 (圖片來自網路)
6. 食安問題 : 醫學權威對偏食動物產品早已提出警告,媒體亦經常報導關於培根、牛排、漢堡、豬排、火腿、炸雞、起司、 牛奶等乳肉食物對個人健康的危害,促發了消費者改用素食的動機。一般人比較關心乳肉食品是否安全的議題,所以筆者在此以較多篇幅來解釋。對於「為什麼吃紅肉是危險的原因」 (  Why meats are so dangerous?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 (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 ) 作如此解釋 : 高溫烹煮、油炸、燒烤肉類都會產生許多致癌化合物 ( Heterocyclic amines,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等 )。世界著名的醫療及研究機構,克利夫藍診所( The Cleveland Clinic ) (14),鼓勵民眾改用植物營養素食以取代肉類、 牛奶和雞蛋,並且肯定素食可以預防許多病症,降低膽固醇、高血壓以及避免得心血管阻塞、糖尿病或是癌症等。人們偏食的紅肉  ( red meat ),泛指牛肉、豬肉、羊肉等等,在人體內產生的酵素,已證明與大腸癌及其他癌症有直接關聯。紅肉還與腸道病菌有關聯,容易刺激腸菌的滋長。肉中加入的防腐劑  ( nitrites and nitrates ) 在進入人體之後轉變為 nitrosamines 化學物質,造成細胞 DNA損傷,易導致癌症 ( 主要是胃癌及大腸癌的風險 )。「世界健康組織」(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 在2015年發表,加工肉品例如香腸、火腿、培根等為致癌物(15)。根據研究資料,英國每年大約有一百萬人因攝護腺癌而致命,絕大多數與偏重肉食有直接關聯。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及美國癌症研究中心特別發表了「控制或避免奶製品,可減低患前列腺癌的風險」的指引。

美國新聞媒體經常出現關於肉類、乳酪遭政府勒令撤回的報導,最近的是在今年六月,兩萬多磅牛肉沾染大腸桿菌( E. Coli ) (16) 。不論是雞肉、豬肉、牛肉,都是來自堆滿排泄物的養殖廠,也就是繁殖致命病毒的最佳溫床。糞口傳染是病菌散播的主要途徑,如果動物在屠宰前未將身上沾染的糞肥清洗乾淨,很容易造成食物中毒。至於雞肉,最常見的食物中毒是來自腸道桿菌類( Salmonella及Campylobacter ),甚至會導致慢性關節炎。此外,由於工廠化密集生飼養,容易造成大量豬或雞隻的感染,一般解決疫情的方法則是用極殘忍的手段將農場的動物全面撲殺。

在大自然母奶是嬰兒的食物,而人類是地球上唯一將牛奶用來當作普通飲料的物種。牛奶的成分並不單純,除了殺蟲劑、除草劑、抗生素,還含有多種荷爾蒙,這些都是用來刺激生長的激素,不但會影響全身細胞的新陳代謝及免疫系統,還會引起情緒上的波動。牛奶乳品作為日常飲食會加重腎臟的負擔,以至於無法調節、排除蛋白質的剩餘物質,使體內酸鹼值失去平衡。過多磷酸質會導致鈣的流失,使骨質變的疏鬆,由此可見,牛奶是不自然、不健康的飲料。為了增加母牛的牛奶生產量,業者佐以激素與基因工程,因此絕大多數母牛患有致命性的乳腺炎以及跛行的病痛。消費者却被蒙在鼓裏,殊不知每天喝的牛奶,食用的乳品如起司、甜點、冰淇淋等等,含有來自母牛乳腺炎潰瘍的膿液 ( pus ) (17)。這也是為什麼愈來愈多人改用代替乳品,例如杏仁奶、豆漿、堅果奶等清潔、安全的飲料。

 圖片來自憫惜動物 Mercy For Animals
結語 : 不同於早期游牧社會,現代人與食肉的關係不再是為了生存,而是逐漸演變成口味上的偏好。換句話說,對大多數的人而言,人與肉食的關係已被商業化,不知不覺的轉型為經濟關係。目前地球人口為7.4 億,並且在逐年增加,估計在2053年將高達至10億。如果人們持續食肉的習慣,肉品生產率勢必倍增,對生態的破壞可想而知,對上億的豬、牛、雞來說,解放之曰更是遙遙無期。在此情況下,雖然人類自奉為萬物之靈,却變成了地球上的災禍。事實上,人類非獅、非虎,是屬於素食的靈長類 ( 其食物還包括昆蟲)。全球素食運動可說是任重而道遠,要扭轉幾千年來暴力傾向的物種歧視,以兼愛、利他的驅動力 ( effective altruism ),從新建立 一個與地球生命共存共榮 ( live and let live ) 的慈善文明。

August 2017 

註 1.Factory Farms - A Well-Fed World.  http://awfw.org/factory-farms/
註 2.VEGANISM IS A SOCIAL JUSTICE MOVEMENT, the thinking vegan, Gary Smith, March 1, 2011
The New Vegan Movement in Taiwan, Darice Chang, Ketagalan Media, Jun 20, 2016 http://www.ketagalanmedia.com/2016/06/20/the-new-vegan-movement-in-taiwan/30 :  facebook.com/Vegan30tw食物知情 :  facebook.com/vaganhk天下 :  facebook.com/TheJusticeofChoice/ :  facebook.com/GoVeganTW陣線 : https://www.facebook.com/陣線素食營養請參素食營養學會: facebook.com/TWVNS/ )
註 4.9 Facts About Factory Farming That Will Break Your Heart , Huffington Post, March 17, 2014.http://www.huffingtonpost.com/2014/03/17/factory-farming- facts_n_4063892.html
註 5.Mercy for Animals.  www.66veg.com
 6.



註 7.UN urges global move to meat and dairy free diet, Felicity Carus,  June 2, 2010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10/jun/02/un-report-meat-free-diet
註 8.Climate Vegan Action Plan - Climate Vegan.  http://climatevegan.org/climate-vegan-action-plan/ )
註 9.Animal studies, animal critical studies, animal law  - Wikipediahttps://en.wikipedia.org/wiki/Animal_studies
10.Are Germans leading a vegan revolution? Meera Senthilingam, CNN, May 3, 2017
//www.mercyforanimals.org/cnn-germany-is-the-vegan-capital-of-the-world
11.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肯定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562864
12.
I. The World's Leading Driver of Climate Change: Animal Agriculture, Andy Vrbicek , New Harvest,
January 18, 2015
II. If Everyone ate Beans Instead of Beef, James Haamblin, The Atlantic, August 2, 2017
https://www.theatlantic.com/health/archive/2017/08/if-everyone-ate-beans-instead-of-beef/535536/
13.
I. Bill Gates-Backed Vegan Burgers Hit Mainstream With Safeway Deal, Craig Giammona, Bloomberg,
May 25, 2017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17-05-25/bill-gates-backed-vegan-burgers-hit-mainstream-with-safeway-deal
II. Beyond Meat - The Future of Protein.  http://beyondmeat.com/
14.The Link Between Red Meat and Cancer: What You Need to Know, Cleveland Clinic,  Oct. 27, 2015.  https://health.clevelandclinic.org/2015/10/link-red-meat-cancer-need-know/
15.I.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A on the carcinogenicity of the consumption of red meat Oct. 2015.http://www.who.int/features/qa/cancer-red-meat/en/II.  Meat Causes Cancer,  Say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ase Adams,  Heal Naturally 
16.
I. Beef recalled after E. coli found in plant, CNN, CNN.com, June 6, 2017http://www.cnn.com/2017/06/06/health/beef-recall-e-coli/index.htmlII. Public Health Alerts: https://www.fsis.usda.gov/wps/portal/fsis/topics/recalls-and-public-health-alerts/current-recalls-and-alerts
17.
Let's Talk About All the Pus Americans Are Drinking,  Mercy For Animals, May 5, 2017.http://www.mercyforanimals.org/lets-talk-about-all-the-pus-americans-are

其他
1.Pigs: Intelligent Animals Suffering in Farms and Slaughterhouses.
https://www.peta.org/issues/animals-used-for-food/animals-used-food-factsheets/pigs-intelligent-animals-suffering-factory-farms-slaughterhouses/
2.Dairy Investigation | Mercy For Animals.  http://dairy.mercyforanimals.org/
3.Farms Cause More Pollution Than You Might Think, Huffpost, May 19, 2016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entry/farms-major-source-pollution_us_573cad02e4b0646cbeebc91b
4.
IS IT REALLY WORTH IT? From diabetes to heart attack and cancer… how your love of red meat could KILL you-Eating just 100g of red meat, or 50g of processed meat a day can drastically increase your risk of early death and chronic disease, Lizzie Parry, The Sun, September 7, 2016.https://www.thesun.co.uk/living/1743631/from-diabetes-to-heart-attack-and-cancer-how-your-love-of-red-meat-could-kill-you/
5.Meat and Dairy Consumption Continue to Decrease, Veronica Houk, VegNews, July 13, 2015
6.Vegetarian is the New Prius, HuffPost, Jan 18, 2007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kathy-freston/vegetarian-is-the-new-pri_b_39014.html
7.You tube : Lucent - full documentary (2014). https://youtu.be/KArL5YjaL5U
8.You tube : Factory farms bad for the environment.  https://youtu.be/VSLriktRoQI
9.You tube : What intensive farming means, for the animals and for the environment, BBC Country file.https://youtu.be/tJpxaWR2J-c
10. You tube : Factory farming 101.  https://youtu.be/q3IV_wxwmhg



文章轉載自動物平權促進會

2017年6月2日 星期五

【即使,妳在熟睡中 】

文. 攝影/ 房曼琪

電話裡
醫生抱歉的告訴我
化驗的報告
沙夏是得了癌症
也許,只有幾個月了

窗外,妳靜靜的凝望遠方
耳朵在風裡微微轉動測候
鼻子嗅聞着
初春雪的花絮
是那麼喧嘩熱鬧
在天空裡興奮的飄舞



我告訴自己
此時心中的牽掛
觀念上對生死冷硬的框限
和妳的世界
那新鮮、流動、寬闊
語言文字永遠無法接近的湧現
其實是毫不相關



課堂裡,大家圍了桌子
討論莊子的消遙遊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
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教授問,What does he mean by vastness?
大鵬的氣象是在象徵什麼?



學生們熱烈的反應
忙着翻書,引經據典
對於Vastness,那樣遼闊的存在
卻令我迷惑
被思維的䉒籬間隔

有個哲學家說
「我的語言的限度
也就是我的世界的限度」
沙夏,妳卻像是一 個敞開的出口
讓我跨越
如小鳥飛出了籠子
回歸無窮



即使在風雪交加的日子
妳用企盼的眼神
要我打開所有的門窗
將破碎的風景
 一片一片併攏合成
一個有細節、立體的世界
便在妳的瞳孔裡明亮起來

還記得嗎
在靜悄落雨的松林裡
我們相互依偎
顏面、體膚讓霧水浸溼
宛如躺在雨中的小溪
心凝形釋,可以一生一世



人們將死亡,或者與死亡有關的
隱藏起來
是在掩飾什麼呢
沙夏,妳要我嚐試學習另一種思維
誠實的,不再抗拒真相

我必須接受一個困難的事實
終究,妳不是陪伴我讀書、散步的沙夏
妳是獸,是連結大地的感官、根莖
不可分割的肌膚纖維
貼切的隨同季節遷徙
感受夏夜微醺的涼風
秋天裡晃動的光和影



再一次,我跟隨着妳
來到山上的白楊樹林
雪,在四面飄落
遠遠地,妳轉過頭來
眼睛尋找我孤單的身影
久久佇立
是誰在安慰誰呢



驚訝中
似乎是第一次看到了妳的形象
躺臥在群山萬壑之間
龐然呈現在我眼前
啊,我終於明白
vastness的意境
 
生命,須要用時間的容器來衡量嗎

沙夏,妳有妳的旅程
相聚時,也就是在告別了
我這麼不情願的告訴自己
放開繫心的不捨
讓風雲月露
像空氣一樣
無聲無形的
沁入妳的毛髮、內裡
綿延成一片正在呼吸的風景



即使,妳在熟睡中


For Sasha
April 29, 2017  大雪



2017年4月28日 星期五

【風裡的聲音 】


文. 攝影/ 房曼琪

「啊,我的動物們」,查拉圖斯特拉回答,「你們的談話聽起來是多麼令人精神愉快。請繼續談吧,好讓我來聆聽。當你們在談話時,世界就好像一個花園在我眼前展現。」      尼采


風裡傳來憂傷的聲音  
寶貝,你問我
天空是什麼顏色
躺在綠野上是怎樣的感覺
心中惦念的家人在哪裡呢

黑暗中
你醒過來,又昏沈睡去
再也站不起來
逃不出密封的鐵欄叢林 
躲不開令人窒息的血腥氣味

圖片取自網路資源


一群工人正在磨著雪亮的利刀
彼此用異國的口音互相調侃
還對自己這麼解釋
這只不過是一個必須的工作
我不作,還有別人

哀嚎之後
你搖晃倒下
視線逐漸模糊
軀體被鮮血浸染
你虛弱的問:「為什麼?」

門外, 風在地上竄撞、怒吼
門內,工廠包裝胸、腹、大腿的機器繼續隆隆不停
好像不曾發生過什麼罪惡的事 
這一切只不過是一場夢魘

風中傳來山林的呼喚
寶貝,請睜開你的眼睛
相信我
這裡沒有凶猛的人面獸
以及令人驚悚的腳步聲

我要陪伴著你
在清香的草葉間醒來
舒展肢體,感覺陽光的溫暖
打開肺腑來盡情呼吸
如初春的花朵

「跟我來」,你說
從你的眼
我看到了花園的繽紛 
果實正在成熟
從你的耳
我聽見小鳥吟吟的笑聲
還有,動物們歡暢的交談

啊,世界的孩童
只有徜徉在無際的蒼穹下
透明的光彩中
你的傷口才能痊癒
恢復原來完整的形象




2017年3月30日 星期四

【惜她.小河】



惜她.小河           文.攝影/房曼琪

 
安靜的小河
來自雪峰奔湍的激流
途中,深入小鹿、松鼠的密林
穿越蜥蜴、仙人掌的沙漠
在四季流動的油彩中
作一個吟遊詩人















星光燦爛
惜她,悄然推開木門
帶我,踏著月光
去聆聽河水輕微的拍擊
蟋蟀的催眠曲
星子們的對話
















不會回頭了
在人們沉睡的午夜
野狼的長嚎中
兩棲的妳我
回歸山野
恢復了原始的官感
眼睛、耳朵、嗅覺、四肢的



















乾旱的夏曰
河床枯竭了
橫臥在風沙里,耐心等待
是否,惜她已聽到了遠方隱隱的雷鳴
那該是雨的承諾罷
河的軀體,蛇一般
蜿蜒探尋,水的記憶

沒有語言、時間的繫絆
我們彼此相伴著
如恆星、小草、泥土
遂順時令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將月亮從夜的東厢
掛到晨的西厢















宛若跌坐的老僧
在岩岸上,瞇著眼
毛髮讓微風吹拂
惜她,妳的沉默無言
是刻印在水上的偈句
啊,我懂了
有和沒有
終究是把握不住



















在這金色的季節
當沿河的棉花樹葉
隨著秋風飄落去時
惜她,妳永遠閉上了眼
大漠上
凝聚的烏雲
垂下頭來,用臂彎
將妳輕柔如羽的身子抱起
要返回那無垠無際的故鄉



















惜她,當妳在起霧的河畔
俯身飲水時
河的這一邊
已是漫天紛飛的雪花
為甚麼
我卻聽見了小河淒淒的嗚咽
















For Sita, 1998- 2013





2015年12月6日 星期日

從黑鯨「凱歌」到「提力肯」--抵制海族場的動物表演


因為電影 "黑鯨"  (Blackfish)的揭發而引起廣大民眾的強烈抗議,位於美國聖地亞哥的海洋世界(SeaWorld of San Diego),決定將在明年取消黑鯨表演,同時加州已立法禁止黑鯨人工繁殖。本文將透過旅美動保人士房曼琪之筆,令讀者更加深度了解關於海洋表演動物目前的處境。(新聞參考:SeaWorld to end killer whale shows in wake of mounting protests


   1993 年,美國華納電影公司製作的《釋放威利》(Free Willy,中譯-威鯨闖天關)在世界各地放映,打破票房紀錄,從此改變主角「威利」的命運。扮演「威利」的黑鯨本名「凱歌」(Keiko),在真實生活中他的遭遇更令人同情。「凱歌」是出生於冰島附近大西洋的黑鯨(Orca whale虎鯨) 。黑鯨有親密的母系家族關係 (真的是五代同堂),一輩子生活在一起,彼此照顧。母鯨哺育幼兒長達三、四年。每一個黑鯨族群(orca pod)有自己的方言(dialect) 與文化(cultural practice) ,由母鯨帶領,一日可游上百里。黑鯨被稱為海中之狼,其獵食對象包括水鳥、海豹。因為他們對人類不具危險性,反而成為海族場捕捉謀利的對象。  

2015年8月23日 星期日

彼有何辜,受此荼毒? On Carnism and Tolstoy's First Step

-嗜肉心理症候群及托爾斯泰的飲食修養(下)


作者 / 房曼琪   譯者/海灼君    

4.托爾斯泰 - 品德修養首要步驟

我們不能完全確定人類是否天賦具有道德理性,卻有事實証實人類的破壞潛能是巨大無比。可見培養高尚的人格是建立文明的基礎任務。尊重生命,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為人在世的重要課題。偉大的俄國作家托爾斯泰(Leo Tolstoy, 1828-1910)是一位頗具影響力的素食主義擁護者。

                           
人道主義者: 托爾斯泰

2015年8月22日 星期六

彼有何辜,受此荼毒? On Carnism and Tolstoy's First Step

-嗜肉心理症候群及托爾斯泰的飲食修養(上)


作者 / 房曼琪   譯者/海灼君    

「對於這些動物,我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將他們當作物件,操弄牠們的基因,侵犯牠們的尊嚴,強迫牠們活在惡臭的監獄里,除了維持其必要的呼吸及繁殖功能外,剝奪牠們所有的渴望。」                        馬薩‧史可力 Mathew Scully
  
1.宛如但丁《神曲》中的地獄    

美國知名新聞記者史可力 (Mathew Scully) 的著作《統制》(Dominion, 2003),以及人道協會製作的得獎電影《Undercover at Smithfield Foods》(瀏覽人次已突破百萬),完全揭露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 (Smithfield Food Inc.) 所操作的集約工廠體制下,豬兒們受虐的實況。該公司擁有全世界最大豬的屠殺場,每年生產六億磅的豬肉。其所設置的集約工廠,除了在美國的愛阿華,路易斯安那,猶他等卅,更分散在波蘭、羅馬尼亞、墨西哥。目前,中國國營豬肉加工製造商「雙匯國際集團」,已經購併了「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有著13.5億人口的中國,是現今世上最大的豬肉消費群。雙匯與史密斯菲爾德公司的合併,意味著中國將會採用大規模密集圈養 (Intensive factory farming) 的做法。史可力的書《統制》可以說是現代版的但丁 (Dante) 的地獄之旅。《地獄》( Inferno)為但丁史詩《神曲》中的第一部。在詩人維吉爾的陪同下,但丁首先遊歷了「死囚之界」;在入口處印刻了一段碑文:「一旦你來到此地,將放棄所有的希望。」這,正是集約工廠實況的寫照。

                
死囚之界 photo credit: HSUS

2015年5月18日 星期一

從「科學怪魚」(Franken Fish) 來談人類進化的意義

【房曼琪 專欄】

英文作者/ 房曼琪            
中文翻譯/ 陳宸億

「魚們可以相親相聚,彼此交談,也可以和其它異類魚族溝通。不幸它們無法為自己的權益向人類爭辯。」      Virginia Morell 《 動物的心智》作者

                              
美國食物藥品管理局 (FDA)於2010年召開了一場關於是否核准基因改造鮭魚 (transgenic salmon)上市的會議,主要是在考慮對人體可能造成食用後的過敏性反應。至目前為止尚未作最後決定,但表示並不反對。FDA  若在研討後通過,「科學怪魚」(Franken Fish) 將會在幾年內由養殖場銷售到各大市場。這個地球上前所未有的物種即是AquaBounty Technologies科技企業使用基因轉殖工程 (transgenic engineering) 所改造的鮭魚。基因改造生物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是運用外來遺傳物質移植到一個生物體內的基因,藉由重新組合、設計有機生命體之基因結構,來改變其生理功能。科學怪魚的設計乃是結合鱈魚 (ocean pout) 及太平洋鮭魚(Pacific salmon) 的基因,移植入大西洋鮭魚( Atlantic salmon) 基因內。重組的 DNA遍布在科學怪魚的全身,使其成長速度是野生鮭魚的兩倍。此外,基因轉殖工程正在進行三百六十多魚種的實驗,因為海中那些通常人們食用的魚已經快要被捕撈殆盡。

2015年1月16日 星期五

【生命故事】聖犬伯納

【房曼琪 專欄】



曾經讀過一本書,介紹狗的心智,聖犬伯納 ( Saint Bernard) 和大丹狗一樣,是感情最豐富,體貼的。雖然個子這麼大,往往還給小貓,小狗欺負,因為牠們性情溫馴,善良、忠厚;據說,一旦被人遺棄,即會死於心碎,因此,大丹狗、聖伯納,都不宜被關在屋外,牠們是典型的「沙發地薯」 (couch potato) ,和同伴們早晚形影不離。若去購物、辦事,聖犬會堅持要幫忙。夜晚飯後,舉家圍坐看電視,牠一定依偎身邊,這才是牠認為最享受的時光。

2015年1月9日 星期五

【生命故事】黃昏裡的笑聲

【房曼琪 專欄】


    「月亮,接球!」朋友一腳踢出高球,待陣的小狗「月亮」(moon)便箭似的向前衝刺,球不論飛的多遠,小狗必能追的到。在這一望無際,鄰接西南大漠的公園裡,狗們不必被鍊條繫住。自從這裡的足球場遷到城裡,上百畝的草原及坡地,就少有人來問津,經過動保會的律師向市政府交涉,終於特准來此公園的狗,不須繫上鍊條。久而久之,這裡成為遛狗人士的俱樂部,正式取名為狗兒公園 (dog park)。

2014年10月11日 星期六

【生命故事】珍重再見

【房曼琪 專欄】                  

在我們心靈深處,最思念的是什麼?是否是一種思鄉的情愫?是否,只有在回到了大自然的家園,那不受文明干擾,屬於天地間所有生命的家鄉,我們的心才能落定、自在。鯨魚島(Orcas Island)是位在華盛頓州和加拿大之間,太平洋中的一個小島。寧靜的島上,樹蔭蔽天,完全沒有商業氣息。附近的海上,因為經常有鯨魚出沒而得此名。三年前的秋天,為了想親近大海,獨自來這島上租屋小住, 已和屋子主人事先約好。小木屋就在海邊,屋後有濃密潮濕的樹林,小路兩邊,草莓叢裡,正結滿了成串的莓子。走進小屋,第一眼便看到了三面臨海的大窗子,像似一幅明淨悅目的水彩海景。靠窗的桌上,有一瓶新採的野花,在空氣中放散清香。桌上還放了一個望遠鏡,可以在窗前觀望附近的海豹、老鷹、甚至鯨魚。椅子上,主人為我準備了厚厚的毛衣、帽子和毛毯,如此動人的體貼。雖然沒有見過屋主,卻覺得她是一個熟悉的朋友。    

2014年6月27日 星期五

關懷靈長動物與流浪犬

【房曼琪 專欄】

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亞特蘭大揭幕時包括一項釋放白鴿,以象徵奧運會國與國之間的和平友誼儀式。主辦單位尊重動保人士的建議,改用白紙製作的鴿子。當全世界電視網播出這個鏡頭時,也同時將尊重生命的共識傳達給每一位觀眾。的確,動物權運動經過了一百多年的努力,在社會、政治、文化各方面已有相當的影響。

2014年5月25日 星期日

【新觀念人物專訪】 房曼琪:人類發展智力應是為了護持自然

【房曼琪 專欄】


圖片提供:房曼琪

旅居美國的房曼琪女士答應接受本刊專訪,並親自撰文回答問題。專訪裡她透露曾經一度對生命產生質疑,而在動物保護工作中找到答案。

採訪整理/張尤娟

問:你的文章中提到,人類不是地球上唯一具有道德潛能的動物,在狗的身上亦同樣看到「忠、勇、信、義、仁、愛」的道德表現;人類視狗為最忠實的朋友,從這位朋友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哪些事情?又,能不能談一談與動物相處的哲學?

2014年3月15日 星期六

SIDDHARTHA AND HEGEL'S PHENOMENOLOGY OF THE SPIRIT-A PARODY


編按:這篇短文乃重金禮聘國際知名動物大明星所搬演的紙上小影集(誤~XD),文本源自赫曼赫塞的小說《悉達多》(Siddhartha),輕鬆風趣但寓意深遠,歡迎收看。

Govinda adored Siddhartha, son of a Brahmin/Terrier mix, his childhood buddy. He loved Siddhartha’s dark fuzzy eyes. They hung out together and were inseparable. They chanted oooOM whenever a siren went by. Both were into metaphysical readings and participated in a local philosophy group.

While immersed in intellectual pursuit, Siddhartha seemed troubled by restless thoughts...that his unhappy consciousness is a result of his worldly incar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