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7日 星期三

【不合時宜的生活在台灣】

圖片取自網路資源


文/諶淑婷
本文刊載於聯合報【青春名人堂】2016-09-10


今年八月,高雄市的柴山獼猴在一周內死了十五隻,死因是被老鼠藥毒害,兇手是人類;那曾經盤據在登山口的猴家族,就這麼消失了。

有多少人看到這則新聞時,會感慨地想到今年是猴年?我一直覺得十二生肖很有意思,在上古時代,人類知識有限,無法區分年月,玉皇大帝決定舉辦動物渡河比賽,取前十二名作為十二生肖,以為紀年。這從小就聽到滾瓜爛熟的故事,讓我們對某些動物有了刻板印象,憨厚的牛載了小老鼠渡河落得第二名;龍忙著降雨而遲來;懶惰的小豬取得最後一名;沒被老鼠叫醒的貓甚至沒參加比賽,從此開始貓抓鼠的宿命。

猴子在這個故事中沒有太多著墨,我們說來說去總是《西遊記》裡孫悟空頑皮、鬼靈精怪,看似神通廣大卻被人類牢牢束縛著。

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獼猴會搶食物,是因為曾被餵食;在果園中搗亂,是因為果園就在山裡;人類入山開步道築欄杆,享受在自然中健身休憩,或是種下果樹圍起鐵網,忘了這裡原是其他生物的棲息地,忘了入侵者究竟是誰。

人類怕剛插下的秧苗、將收成的穀物遭受鳥害,因而毒鳥;人類厭惡蛇,見蛇就殺;人類管不了人類餵猴子,便想著毒猴子;管不了人棄養惡行,便想著捕狗捉貓,收容囚禁;管不了人破壞鳥群棲地,便來毒鳥;為了解決賞鳥期的交通不便與壅塞問題,決定通過茄萣濕地的1-4號道路開闢案(儘管到茄萣濕地度冬的黑面琵鷺數量已經逼近全球總數的百分之五)。

當人損失了財產、食物、生活質感,受到驚嚇、感到不悅時,便讓動物失去生命。

人類愛說,難道人不如動物?從流浪貓狗不見容於街頭,到野生動物被毒害而束手無策,或者是僅因與他人的口角爭執、情感糾紛、情緒不佳,就砸死愛狗掐死愛貓;一時疏失將一百多隻鳥、兩隻貓、三隻狗活活悶死在桃園機場機坪的貨櫃裡;幫團團圓圓取精又受精……人的處境與尊嚴何時不如動物?向來只有心不如動物。

沒有哪種生物為了人類的幸福生活,就該活活受苦、不斷被限縮生活領域,甚至逐漸消失;沒有哪個物種的快樂,那麼理所當然地建築於其他物種的痛苦之上,對於至今所見的種種,我們應該有更多的猶豫,找出更好的那條路,共存於這塊土地。

對人類來說,動物的本能常常是帶著惡意的,只是人類的行為在動物眼中又何曾善過?牠們只能不合時宜地生活在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