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6日 星期二

【花生與蒜頭的產地風景】

圖片取自古早田小農之家粉專
文/蘇之涵
本文刊載於聯合報【青春名人堂】2016-07-22

講到北港,多數人立即想到的是朝天宮,以及每年農曆三月的媽祖生日祭典。媽祖廟的熱鬧從農曆年後開始,進香客與滿布地上的鞭炮紙屑直到媽祖生日後才會稍退,恢復到平日車輛可正常出入的街況。

北港鎮中心往北走七公里,會經過一個名為溝皂的聚落,居民約有一千三百人,大多以務農為主。溝皂沒有連鎖便利商店、沒有郵局,但有關注環境教育的東榮國小和地方信仰中心真武殿。社區裡還有一些紅瓦厝與傳統三合院,田間道路兩側有灌溉溝圳、一路延伸的田區,若沒有當地人指引,在小道繞半天恐怕也不一定找得到方向。

「古早田小農之家」是由溝皂中壯輩農友組成的團隊,平均年齡四、五十歲,起初為村莊反皮革工廠運動聚在一起,意識到居住環境、孩子健康等重要性,緊跟著也想打出村莊品牌。這群大哥們在四年前開始嘗試不用藥的稻作,鼓起勇氣當一次被人嘲笑的「憨仔」,那次的收成廣受好評,讓他們慢慢投入不用藥的花生、蒜頭栽種。

花生是北港有名的農產,黃色小花落到土裡後開始結果,一株花會對應土裡的一粒果莢。但果實長得好不好,得等成熟了才知道。發育好的果莢會有兩、三粒土豆,飽滿且外頭有紅膜包覆,發育不好的可能只有小小一粒,甚至不成形。花生製成的加工品,花生醬、花生油都是香氣十足的餐桌好伴。

蒜頭是北港另一項重要農產,市面常見的蒜頭有台灣本地產,也有國外進口。進口蒜頭遠渡重洋,為了延長保存期,通常會照過輻射,抑制發芽能力。發芽的蒜頭還是可以吃,但風味會有些不同。本土蒜頭的收成大約在農曆年後,採收仍仰賴人力,以日計工資,坐在小板凳上收蒜頭的阿嬤們是常見風景。

不用農藥跟化肥栽種的蒜頭通常個頭小,但氣味飽滿,嗆辣十足,爆香炒菜都有濃郁的蒜香,對喜愛蒜味的人是一大享受。但小顆粒蒜頭對料理者來說,處理起來有點麻煩,一粒粒剝除外皮很花功夫。古早田的農友阿智教我們懶人作法:蒜頭洗淨後,用刀面拍一拍,讓皮稍微與蒜頭分離,因為沒有用藥,連著皮一起烹煮也不必擔心。

最近收成的稻米品種是台中194,生產者是阿木。台中194是印度香米與香Q粳米的結合,清爽的口感讓吃過的人印象深刻。阿木除了務農,也兼做鐵工,辛苦了半輩子,把幾個孩子拉拔長大,雖然小兒子還在念書,但他說接下來想念農機相關科系。面對農作轉型,他的細心和穩定,讓每一步都謹慎而務實。

阿智是種花生高手,身上有飄撇的氣息跟頑童的不拘小節。面對田間工作,他偶有驚人之舉,但仍有所為與有所不為的原則,看似不按常理,卻是獨到的觀察和經驗累積。幾次質量兼具的好收穫,阿智並不因此自滿,總說合理的利潤就好,價格提太高對大家沒好處。

泡茶聊天時,阿木大部分時間微笑不語,忙著端上各式水果點心,偶爾插幾句玩笑話;阿智則快人妙語,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兩人看似不同,其實都是一路以來靠著自己,腳穩穩踩在地上的農友。

臉書搜尋古早田小農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