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6日 星期六

【動物行為學 2】



文/吳明益

雖然動物行為學者喬治•羅曼斯(George Romanes)首用擬人(anthropomorphic)的概念來描述動物心理,但直到現在,很多科學家仍然盡可能不承認動物心靈與人類心靈的共通性,他們深怕擬人論讓他們無法「客觀地」評估動物行為。

我們家的貓Ohiyo有一個讓我們覺得成謎的習性,那就是她會自己躲到廁所裡,並且把門推上,然後就在裡頭,發出彷彿童年呼喚我們的聲音。如果等不到回應,那聲音可以執拗地持續十幾分鐘,而且真的讓你誤以為她發生了什麼麻煩事。當然什麼事都沒有,門有時甚至沒有完全關上,她大可用那靈巧的前爪打開自行脫困的,但她就是讓自己困住自己,然後反覆地向我們求援。直到我們打開門,摸摸她的頭,她才帶著依賴的表情繼續去做自己的事。

我明白上面那段描述,已經用了幾個科學家會質疑的詞語,包括「呼喚」、「求援」和「依賴」。但Ohiyo的行為,就是會讓我這樣以為。

有一天我突然想起來並且對M說,Ohiyo的行為,或許跟她的童年有關。

領養Ohiyo之時,Hitomi已經是一隻大貓了。我們因此接受了獸醫的建議,先把她們隔離,一方面讓彼此適應,一方面避免Ohiyo身上帶有什麼不知名的病菌傳染給hitomi。

但由於家裡實在太小,只得讓Ohiyo暫時住在廁所裡。當時Ohiyo非常害怕新環境也怕人,我們進廁所時,她都馬上躲進洗澡凳下的小小空間裡。但離開廁所,牠又因獨留裡頭害怕而不斷叫喚。我們廁所的門是霧玻璃的,大貓與小貓因此隔著玻璃看著對方的影子,有時Hitomi用憤怒的聲音對著小貓威赫,導致ohiyo呼救得更為大聲,直到我們開門去安撫她。

而後我們搬了一次家,Ohiyo早已是一隻大貓了,與Hitomi仍然不合,時常爭鬥,但占上風的往往是性格倔強的Ohiyo,求援的往往是溫順的Hitomi。即使如此,她仍時常重覆這種躲進廁所,發出孤立無援的聲音的行為。而無論發生多少次,都仍然會引發我們放下手邊任何事務,起身探看的衝動。

我以為她是在嘗試確認一個事實,類似人與人之間確認「愛」的事實,得靠不斷的重述、反覆索愛來印證。這種索愛有時讓人覺得溫馨、有時苦惱、厭煩,卻是一種存在的證明。在逾越動物行為學研究範圍的思考裡,我以為我們和Ohiyo共同存有她童年時期的記憶,那個短暫被愛自己的人,囚禁在小小廁所裡、睏眠起來覺得孤獨無助的記憶。那樣的記憶得靠新的撫摸來確認愛與照護仍然存在,得靠那個靠近門、打開門的身影來確認,多年過去,始終如一。


(文章經作者同意,轉載自個人臉書,文章於2012年3月11日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