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地鐵是全世界應用率第二高,約有500隻狗住在車站內,尤其是冬天的時候。且有不少狗被認為已經學會利用地鐵「上下班」,甚至還懂得轉車。牠們白天通勤到市區尋找食物,晚間再返回郊區過夜。
在莫斯科,截至2010年3月估計有35,000流浪狗,居住在城區。生物學家Andrei Poyarkov研究,根據不斷發展的社會結構,流浪狗可分為四組,野狗、半野生、親人的狗、乞食狗。
其中最聰明且社會化最深的狗是街頭的乞食狗,牠們沒有特別親熱或依附的人類,也沒有被城市複雜的活動影響,甚至可以在繁忙的地區睡覺。這樣的街狗成群時同樣有領導者,但不一定是最強或最有統治力的狗,而是最聰明,依靠牠可以過得較好的狗。例如較小、較可愛的狗,乞討食物成功的機會更高。
狗群領導視誰生存能力最好,而非最強壯的狗 |
![]() |
可愛或較小的狗,反而容易獲得食物 |
這些狗已經學會了像行人一般過馬路,遵守交通號誌。因為狗是色盲,研究者推論,應該是觀察到某些線索,例如交通信號改變的形狀或位置。
街狗為避免與人類發生衝突,極少在繁忙地區排便,且學會察顏觀色,能判定哪些是好人。在冬天,莫斯科有些人會設置庇護所來安頓牠們。
![]() |
牠們在街上與人群擦肩,為生存不喜與人發生衝突 |
莫斯科地鐵為全世界應用率第二高,平均有500隻狗住在車站內,尤其是冬天的時候。且有不少狗被認為已經學會利用地鐵「上下班」,甚至還懂得轉車。牠們白天通勤到市區尋找食物,晚間再返回郊區過夜。
![]() |
通勤狗會選擇最前或最後面安靜的車廂 |
解釋牠們能正確地判斷自己搭車路線的理論有:
1. 以乘車時間來判斷站與站之間的距離。
2. 學會辨識到站的廣播音。
3. 特別的氣味。
4. 以上因素的綜合。
![]() |
狗狗睡的位置比街友還好 |
![]() |
莫斯科市民對通勤狗習以為常 |
![]() |
在等待正確的車次「下班」回家 |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