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7日 星期一

【我的藤壺之志】想喝酒,請先接受挑戰

島與島的聯繫多靠船隻,快艇成了我們的計程車。

度假村有兩種收費方式:住宿與登島一日,酒水無限暢飲,也可以穿比基尼。

文‧攝影/栗光

 某天和在印度工作的朋友聊到,當地因為宗教的緣故,許多人不喝酒,加上男尊女卑的觀念仍深,像她那般「公然」買酒的女子,即使是外國人也逃不過側目。「但號稱不喝酒或禁酒,都是『官方而言』。」她曾在友人指引下,見識到盛裝滿滿啤酒的茶壺,也見過沒有供酒的婚宴現場,參加的人個個眼神迷離──在出入一輛神祕黑色箱型車之後。

 這個有趣的文化差異,讓我想起去年和S到馬爾地夫潛水的經驗。由於盤纏有限,當時我們很快便決定放棄奢華度假村,改住在有常民生活的居民島上。入境隨俗,為尊重當地伊斯蘭信仰,事前我特別準備了長裙和薄外套,不讓自己過於暴露。

 不過,實際到了島上,和其他外國人一字排開,我發現自己根本是最保守的那個。雖然開放居民島觀光是近幾年的事,但當地人早已習慣外國人自由的穿著,露腿露肩算不了什麼,只要別穿著比基尼上街就好。若真的很想穿比基尼,在陸地上,他們有個專門規畫給外國人的海灘;不然,請搭船出海,無人島上、度假村裡,愛怎麼穿就怎麼穿。

 看見這樣變通的作法,認為沒有啤酒就不是度假的S,對酒精飲品的渴望被完全點燃。比基尼都有專屬海灘,啤酒應該也有門路可買?

 S逮著機會,請教一位剛賣行程給我們的老闆。但對方不說有或沒有,而是抬起了手,指向遠方的海,「你們看,那裡有一艘船。」

 我順著他的指向望去,再順著他的視線而回,心想該不會是自己口音太重,對方沒聽懂吧?

 「你們有沒有想過,那艘船是幹嘛的?」

 還真的沒有。

 我努力回想,只想起過去數天它一直停在那,不來不去。但S好像想通了什麼,眼神發光,而老闆也肯定地點了點頭:「酒在海上,不在我們的土地上,不違背信仰。」

 但,那可不是一艘港邊的船,是停泊在海上的船呀。我丈量起那段距離,游過去絕對是考驗!難道他們是想讓對酒還不夠渴望的人自動放棄?可就算真的游過去了,喝完還怎麼游回來啊……

 老闆笑了,「不,妳請民宿打個電話過去,他們會派小艇來接人。」

 啊,原來如此。

 後來我們為了遵守潛水前不飲酒的規範,沒有真的呼叫那艘船,可我愈想愈覺得可惜--酒不一定要喝,但怎麼在這樣的環境下喝酒,還真應該見識一下。

刊於中華日報副刊2017-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