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佐渡守
不丹雜貨店,多為印度人所開設。 |
2011年初,我為了撰寫書展專題之故,開始對不丹這個國家做了點功課。
坦白說,那時除了梁朝偉劉嘉玲在那裡結婚、國王很帥、人民幸福指數很高之外,可以說對不丹一無所知。
好巧不巧,過了書展,朋友相約同遊不丹。於是我行囊塞了昆桑.秋殿的《達瓦,一隻不丹的流浪犬》(山月文化),並書展微薄的印象,便出發了。
達瓦(Dawa),宗喀語指「月圓」。跟中文一樣,帶有圓滿、希望之意。有趣的是,書中達瓦的流浪,跟我的旅行路線,竟不謀而合。
個人喜歡動物。所以習慣使然,雙眼與心念捕捉的,自然都是有羽有毛或有鱗的身影。
街頭肥貓,不怕人也不親人,頗高傲。 |
自不丹機場出關之後,第一眼瞧見的動物不是狗,是貓;而看到的第一隻狗,竟出現在報紙的頭條。上面寫著,「有五隻警犬,其中一隻是另一隻的兄弟,還有一隻服務屆滿即將退休」。
相信,當下如果面前有面鏡子,我一定可以發現自己的臉,露出呆笑。
幸福呆。
不由的,我想,台北發展得如此「聰明」,政治人物學歷之高世界第一,是否證實這塊地方安頓之不易,所以我們必得演化得如此聰明?
跟著達瓦一起流浪。
我在首都廷布街區,看到家家殘餚裝盆前門後院間,但沒人說「我家養狗」,牠們都在街頭遊蕩,成群結黨;我在格爾宗廢墟,與孩童、六七隻浪狗席地分食台灣名產,老嬤嬤也露出缺牙的笑,從懷裡掏出,掰餅予我。
旅行結束,書我也看完了。
它並沒有帶給我人生何為圓滿的答案,卻清楚地讓我感覺到──也許,更多的時候是,我們總是問錯題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