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社會觀察】劉克襄:小心,貓出沒



又一家貓咪旅館出現了。

前些時回台北,搭乘捷運經過麟光站。一家三層樓店面,閃爍著粉紅的霓虹光芒,整棟都是為貓的棲身和照顧而改造。我搭捷運到蘆洲逛菜市,一出地面,同樣邂逅寄託貓的摩鐵。從頂溪站出來,要去喝永和豆漿,不遠處也有一家。

其實不只讓貓居住的旅店在大台北多了好幾間,很多跟貓狗有關的用品,都悄然在增加。走進街坊的便利商店,生活用品櫃下列,總有一角擺放貓狗的罐頭和飼料。仔細看價目,有的定價還比我簡單糊口的還貴。搭乘高鐵或台鐵,對面的旅客攜著小車或籃子,裡面安置的可不是嬰兒,就是一隻貓。


生活如是,再加上前些時,以貓為主題的餐廳、民宿和咖啡館到處興建,提供愛貓族前往。侯硐更因貓群集聚成為熱門景點,世界觀貓必遊之地。地方政府順勢利用為旅遊元素,把此一沒落煤村大加改造,帶來無限商機。這些流行的貓物貓事代表什麼生活趨勢?我禁不住整理出一些看法:

其一,年輕的男女不婚者逐漸增多,或者傾向晚婚。談情說愛到頭來總是辛苦煩心,人跟人的關係難以捉摸,一個人或許更適合在城市過日子。有貓為伴,自己的情緒隨興起伏,遠勝異性伴侶的相處。有貓足矣,說不定還能安逸終老。

次之,銀髮族巴望兒女在家陪伴不可得,以貓慰藉生活者愈發興盛。透過小動物的膩愛和對話,單調生活變得活潑,病痛似乎也減輕。靜如處子的貓,貼起心來,比諸其它動物,帶來更多療效。

接下,旅行次數增加了。當你視一隻貓為親密伴侶,意味著生活羈絆減少。自己擁有更多一個人的時間,更多機會出門。透過旅行開拓世面,紓解壓力。貓旅館讓我們寄放最後的牽掛,你比任何時候佔領更多自己。

四則,我們對貓的照顧細膩如同父母對子女的呵護,貓跟人的關係提昇到親友的層次。譬如那家我最近看到的貓旅館,上網一查,幾行話的描述讓我特別感到興趣:「貓咪住宿需自備足夠的飼料,最好能攜帶主人的衣物一件,給貓咪安全感」、「免費提供家長貓咪住宿時的照片或影片,家長可以放心出差或出遊」。

試問哪個時代我們對貓有此費神,周延顧慮?

農業時代,我們跟貓相處,還會期待牠捕鼠,尚存一種野性呼喚的關係。到了工商時代,跟貓同居室內的時間增多。朝夕相處,互動親切,貓的存在遂充滿個已溺愛的追求,私人權益的強調。農業時代的傳統大家庭回不去,養兒防老的時代也不可能再現。未來,許多人會是單身的老巫婆、巫師,與貓終老。

於是,一家貓旅館在以人為中心的世界裡,顯赫地佔有一席之地,裡面住著現代巫婆的孤獨伴侶,便一點也不奇怪。

只是,國內動物法的腳步跟得太慢。隨手舉例如公寓大樓飼養的辨法如何規範,公共場合貓狗活動又該有哪些開放和限制、動物警察是否該設立等等,一籮筐因貓狗飼養所衍生的問題,都未與時俱進的提出良善對策。

記錄片《十二夜》揭露了收容所悲慘無人道的環境,頓時博得廣大注意,原因無它,很多地方仍把貓狗當被丟棄的寵物,無情地對待。疏忽了裡面拘留的,其實是一個個跟我們一樣懂得喜怒哀樂的生命。

真的,請不要懷抱寵物思維,牠們愈來愈是生命伴侶。尊重貓狗的生命權益,不再只是幫牠們請願,間接地也在爭取人的福址,確保單身自由和快樂老去的生活權利。這個問題的重要,或許不是迫在眉捷,但快速修改相關法案,恐勢在必行了。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6/article/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