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6日 星期四
【友善空間】鄭千鈺:跳脫傳統對素食的印象--「動物誌」
位於捷運萬隆站一條樸實的巷弄內,有著一間以推廣動物權素(註1)以及藝文美學交流的平台,首先在玄關處就可看見為動物放置的小水碗,店門口明顯掛著大大彩虹的旗子(註2),從樓梯往上走,門上也貼著滿滿各式各樣動物的圖片,其中有個有趣的小插曲,因為歡迎動物一同前來,客人還帶著小松鼠一起來作客呢!店主人表示想讓各種族群,都可以在這個空間感覺輕鬆零壓力,表示對大家的歡迎!
光聽店名很難想像這家以「動物誌」為名的空間,會是一間蔬食小酒館!店主人謝孟臻、盧尚妤小姐,先前的飲食也是大魚大肉,大學時期在因緣際會下,接觸了台大動權社,第一堂課就播放影片「地球上的生靈」,更加確定她們吃素的想法,店主人表示:「不是因為肉不好吃,肉非常好吃,我們之前也很愛吃,但很多人不會把食物聯想到是生命這件事,光是想到好吃這件事情,牠是生命,但現在牠死了,只是因為我想吃嗎?那這樣是不是有點太慘忍了。」 因而延續當年開店的想法,為動物發聲,因而創造出好吃的素食餐廳,就成立了「動物誌」的這個平台,營收的10%也會以不同的方式回饋到動物身上。
不約而同的 環保實踐家
店內的擺設給人一股溫馨感,詢問之下才發現,店內所有的家具都是廢棄木頭以及二手家具,孟臻、尚妤表示:「這些家具都是撿來的,桌子架子都是自己做的,有些是從台中老家撿回來的廢棄木材,自由拆解組裝,從新賦予它們新的生命,我們很喜歡這種動手作又多了時間感的生命力。」店內佈置櫃台上方滿滿一面的酒瓶牆,也是兩位店主人引以為傲的地方,這些可是當年在澳洲打工渡假期間,喝遍了當地所有啤酒,還將這些空瓶空運回台,只因為這裡面充滿2個人各式各樣的回憶,這樣子的佈置理念,不僅創造了這個充滿故事的空間,也不約而同地成為了環保的實踐家!
複合式的藝文空間
店內也不定期舉辦各式的活動,諸如:推廣動物權、探討同志議題的露天電影院、還舉辦了《未上映的十二夜》活動講座、和以動物為主題的展覽,店內有一面充滿文藝氣息的書櫃,陳列著每個月搭配活動的相關書籍、資訊,這些活動只要你喜歡只要報名就可一同參與,像是也有到店裡吃飯的澎湖陳大哥利用海洋廢棄浮球改造成可愛動物送到店內,目前動物都分送到各個志同道合的朋友手上,他們還送我們協會兩隻大象和斑馬喔!每項活動的後續也影響了更多人一同參與素食的行列,以及對各種族群的互相尊重與認識,店家也藉由各種活動的方式,讓大家可以少吃一餐肉,也可以幫助動物很多!
愛護動物與守護環境攜手同行
尊重動物生命,也是環境保育重要的一環,除了吃素食,還有許多可以幫助動物的方法,孟臻、尚妤呼籲:「身邊如果有任何養動物的朋友,請帶動物們去植晶片,要不然不小心走丟後,被抓到收容所,12天如果沒有人來認養,就會被終結生命。」另外,到收容所當志工、拒買皮製品、不用動物實驗商品等,只要大家在生活中三思而後行,想想自己的行為對環境及動物的衝擊,選擇友善地球的生活方式,是你我能對環境及動物最大的守護。
註1:動物權素主張非人類動物均需要一種權利,那就是不應該被視為「財產」,此一主張的道德底線就是純素主義,拒絕消費所有的動物產品。(參考來源:http://www.animalrights.tw/)
註2:採用彩虹的主要色調組成的多色旗幟。當今有很多種彩虹旗正在被使用,他們之間可能完全沒有關聯。其中最著名的可能是用以代表「同性戀族群」的六色彩虹旗。在義大利,彩虹旗則普遍用作和平的標誌。(參考來源:http://goo.gl/BuKo4)
文章來源: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發票特搜隊
「動物誌」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aboutanimalsz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