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美自由作家、動平會專欄作家 房曼琪
我要呼籲全人類,重視尊重生命的倫理。這種倫理,反對將所有的生物分為有價值的與沒有價值的,高等的與低等的。--史懷哲醫生
1. 古老的,制度化的動物活體實驗
一般來說,動物實驗(animal experimentation) 統稱為vivisection,包括動物活體解剖及活體實驗。貓、狗、兔子、豬、羊、鳥、猴子、鼠類等動物,被關在實驗室的鐵牢中,當作各種醫學實驗,藥性測驗、開刀手術、及教學工具。在眾多支持動物實驗的理由中,最常見的是:「因為動物與人類相似,可以將實驗結果運用到研究人類生理與心理的病症,
因此有助於醫學發展」。若再問:「既然認定動物也是有意識感知的生命,站在道德的立場,動物實驗是否不人道呢?」回答卻是:「因為動物與人類相異,缺乏理性與道德意識,因此不須對其作道德考量」。諸如此類的辯護與假設,反映了動物實驗在道德上的自相矛盾。本文將分為兩個相互關連,但屬不同層面的題目來探討。其一是來審查建立在人類中心的動物實驗模式,並介紹取代動物的實驗法。其二是指出問題核心,對於人的生命價值、意義,作深度的思考。
在歐美,每年有上億的動物被用來作實驗工具
,得忍受心理及生理上的痛苦,例如動物被隔絕、固定、體膚被火炬灼傷、眼睛被化學劑弄瞎;有的被毒氣、幅射線致死,被當作化學藥毒性的測驗工具,或被注射病原體而感染疾病。其它實驗包括以動物來作開刀及縫合手術的實習對象(多半是用狗)。動物的器官被摘除,胳臂、肢體被截斷等等。在軍事上,動物被用來作化學毒素測驗,火傷、槍枝、炸彈等實驗;所引發的症狀包括發燒、發炎、腹瀉、嘔吐、抽搐、失明、殘障、癱瘓、內臟腫大、麻痺、乃至死亡。所有的實驗室一律門禁森嚴,因為那裡是動物的刑場。
根據美國「負責的醫師協會」(Physicians Committee for
Responsible Medicine) 在2013年的調查,美國仍有些醫學院使用貓、狗和豬作活體實驗。比如,實驗狗被作開刀手術,來人工引發高血壓,然後強迫狗在踏車(treadmill)
上跑步,以作觀察,實驗作完後,狗即被處死。源源不斷上市的各種清潔劑,化妝品、及工業化學劑 (比如伊地油漆) 等產品 ,都是經過動物實驗。一般最常用的測驗方法包括「毒性測驗」(lethal dose 50)及「激眼測驗」(eye irritancy Draize test),多半是用兔子,但有時也用狗或猴子。動物必須忍受數星期的測驗與觀查,最後是被處死。直到近年來經過歐美動保人士的強烈抗議,這些測驗才開始逐漸減量。大多數的民眾,完全不清楚動物實驗的內情,除非在被動保組織揭發之後。因此,唯一能夠有效的廢止類似的不人道的測驗方式,還得由消費者來扺制、抗議。
古舊的動物實驗模式,延用至今已近三百年。原先是奠基於十七世紀的「動物機械生命觀」。當時的宗教及哲學理論,皆認為動物既無自覺意識,更無靈魂,大大鼓勵了當時醫學研究上的活體實驗。因此,西方醫學,在一開始便完全排除對動物的道德考量,雖然這種生命機械觀早已被動物學者否定。支持動物實驗者,基於人類中心立場,以其為有靈魂、理性
、文化、語言以及道德意識的生命,因此要比其他的動物更尊貴,其利益也更重要。試想,如果一個人,不能或者不願去設身處地為受苦的生命著想,這不是已否定了他具有最起碼的道德感度。人,真的是理性的嗎?還只是一種假設?絕大多數人的行為是非理性的,須要族群、社會、法律以及宗教的約束與規範。再者,動物真的是無知無覺嗎?那實驗者為何要來測查其受苦的症狀與程度?非人動物因為無法自衛、反抗、用語言來表達身心上的痛楚,並不意謂他們可以任人擺佈。
事實上,動物實驗並不科學,因為動物的內臟結構,生理組織、免疫系統,基因、以及對疾病與藥物的反應,與人類的有相當大的差距。絕大多數人類的疾病,動物是沒有的,其比例低於2%。有92%已通過動物實驗的藥物,卻無法安全的適用於病人。在美國,根據醫院調查,每年有二十萬個藥物中毒的案例。每年醫院接受的病人,其中有百分之十五,是因藥物副作用而引起的病症。在英國,每年大約有匕萬人因服用藥劑,導致死亡或生理功能受損傷。因為,大部分藥物的副作用,是無法在動物實驗中偵查出來。從1980到1987年間,市面上已有許多藥物遭到撤回。比如用來治肝炎的藥物(Rialuriaine),曾導致許多病人的死亡。其他如某些利尿劑,止痛劑等等,亦遭撤回。至於中風,糖尿病等各種治方,有超過90%通過動物實驗,而對病人完全無效。
即使在動物身上試驗過的藥物,最後還得在病人身上作測驗。幾年前,美國兩種最暢銷的減肥藥,被發現會造成服用者的心臟瓣膜損壞。其他有關類似失誤的藥名在「Sacred Cows and Golden
Geese」 書中,有詳細的列表。因為,實驗結果只能根據猜臆(speculation based on approximation)。甚至在「實驗手術」(Experimental Surgery- A
Vivisection Manual) 的手冊里,明白註明:「文中有關開刀手術的教材,適用於動物身上,多半為狗。這不表示可以相等的運用在人體的開刀手術」。若用老鼠來研究腦部受傷,實驗結果仍然是老鼠的受傷,不是人的受傷。至今,醫藥界對癌症及愛滋病仍束手無策。如眾所週知,三十多年的癌症研究,犧牲了億萬動物,實驗結果,有百分之九十九被証明完全失敗。此外,至少有85%的疫苗在猴子身上試驗成功而對人類不產生效果。
醫學界聲稱器官移植手術,發展成功得歸功於動物活體解剖。在回答這種假設之前,應先對器官移植手術有所認識。此手術不但費用昂貴,手術之後每年還須付出保養費,並非一般人能負擔。在研究費用上,更浩資上萬,還不如將這筆鉅資,用在預防工作上。尤其是心臟病與其他慢性病症,先決途逕應該從預防工作入手,如此才能惠及大多數的人。有人認為,在過去若無動物實驗,疫苗接種便不可能發展出來。事實上,當初在使用疫苗時,引起許多相當嚴重的反應,包括接種者因此死亡。除了小兒麻痺症之外,幾乎每一種傳染病,在新藥尚未上市之前,其實都已普遍減少。這還得歸功於公共衛生的改進以及生活品質提高等因素。根據統計,醫藥對大眾保健方面的貢獻,只佔百分之三。如今小兒麻痺症的疫苗,已經可以用人體細胞在試管中培殖。
2. 反對動物實驗的聲浪
活體解剖發源於文藝復興時期的義大利,之後研究中心轉移到巴黎。因此,巴黎也就成為當時反對動物實驗的焦點。有些醫生認為,實驗對動物所造成的痛苦,必會影響、歪曲實驗的結果,並非可靠準確的研究方法。而且這種所謂的活體實驗模式,確實是野蠻,反文明的手法。
歐州抗議活體解剖的聲浪,早在十九世紀已進入高潮,其中不乏學者文人,如哲學家叔本華,作家蕭伯納、哈代、音樂家華格納,詩人雪萊、社會改革者亨利少持 (Henry Salt)、女性主義的領導人物法蘭西斯,考伯(Francis Cobbe),甚至維多亞女王也是反對者之一。其中,德國哲學家叔本華
(
Arthur Schopenhauer),強烈支持動物權,經常撰文抨擊當時的生命機械觀,將有情有智的動物來作醫學研究。關心人類的福利,並不意謂可以犧牲其他動物的權益。
十九世紀法國細菌學家,巴斯德 (Louis Pasteur),他的貢獻,狂犬病預防接種及牛乳殺菌法以及疾病細菌學 (The Germ Theory of
Disease) ,皆非來自動物實驗。很明顯的,動物的抗病毒系統與人的大有差異。另一當代著名的細菌學家,羅勃考克 (Robert Koch) ,在去世之前,寫下他的感想:「一個實驗,用在動物身上,比較同一實驗用在人的身上,結果必然是不一樣的」。
曾經主演「超人」這部電影的男主角Christopher
Reeves (已故),因騎馬摔傷脊椎而全身癱瘓,他傾力資助脊椎復健的動物實驗。為此,不知多少動物被拆斷脊椎。為了自己的健康,去犧牲另一個健康的生命,在良心道德上,我們應同情誰?當醫藥研究室的大門貼了「動物實驗救人命」的標語時,我們是否應先來質疑這種假定的合理性?一個不尊重其他生命的人,其實就是對自己生命的不尊重。
從事癌症研究的艾文,布魯斯博士(Irwin Bross),認為過去每一種在動物實驗系統下研究出的治癌藥品,不但對癌症治療毫無作用,甚至誤導醫藥界,只將研究重點放在動物實驗上,因此弊端百出,同時也阻礙了發展其他非動物實驗法的可能性。研究人類的疾病,卻用異類來代替,既不合邏輯,
更不可靠。1998年,全世界有上千位醫生聯名發表反對動物實驗的宣言
(Declaration
of Concerned Support)。這些醫生宣佈來自動物實驗的研究是不可信任 (unreliable) 、容易誤導(misleading) 、古老而野蠻 (archaic and barbaric) ,費用昂貴。更有許多研究員承認,在生理上人與動物大不相同,包括血壓、基因、新陳代謝、腸胃消化系統以及對疾病與藥物的反應。比如,用狗來開刀為了研究人的腸胃毛病是不科學的。醫生聯盟特別反對毒性 (LD 50 Test) 與激眼
(eye
irritancy Draize test)測驗法。其中一位眼科醫生認為毒性測驗 (toxicity test) 的結果,用於人類並不安全可靠,他與眾多醫生建議改用體外測驗方法 (in-vitro)。他們相信,良好的醫術來自對病人臨床觀查與實習,絕不是仰賴對動物侵犯性的暴力實驗 (violent and invasive experimentation)。至於學習開刀手術,德國的手術醫生哈亭格爾(Dr.
Werner Hartinger)建議先從臨床觀查,進而協助手術以獲取直接經驗。另外,海得文
(Dr.
Walter R. Hadwen 1854-1932) 不但是個傑出的醫士,而且奉行素食。雖然他在早期曾參與動物實驗,之後卻成為英國廢止動物實驗運動的領導人物。
自1986年以來,在美國因為學生們的抗議,大多數醫學院已拒絕用狗來做實驗。目前幾乎所有的醫學院,學生有權利拒絕做動物實驗。還有許多著名的醫學院,如紐約大學、密西根大學、華盛頓大學、馬利蘭大學等醫學院,已禁止使用活體實驗。醫學教材包括人工製造的表皮、韌帶、肌肉組織、血管等等,醫療實習亦可藉助電腦科技。1978年,一位美國加州的中學生,因為拒絕參予青蛙活體解剖課程,遭到校方處罰,事件終於上訴到法院,經過四年的審案,學生訴勝。從此加州法律規定,上解剖課時,學生有權利選擇替代性動物的實驗方式。紐約、賓州、佛羅里達諸州,先後通過類似法律。近年來,西方動物保護團體,積極要求被實驗的老鼠,也應包括在動物保護法內,給予人道的對待。
在今天,反對活體解剖及動物實驗的組織,已遍布全球,包括非洲。英國在數年前,停止對猩猩與猴子的實驗。英國的化粧品公司,因一再遭到國務院的壓力,終於一致同意癈止以動物作產品試驗。疫苗製造不再用老鼠,而一律改用試管生產。直到動保人士發動大規模的、持續的抗議、施壓,才得說服歐州許多國家,明令禁止使用「五成致死率測驗法」及「滴來死的測毒法」。此測驗法,自一九四O年以來,延用至今,眼睛被弄瞎的免子,數目何止億萬?
1981年,PETA會長帕且克(Alex Pacheco)在紐約揭發以猴子來作極不人道的病態心理研究,陶伯醫生(Dr.Taub)終被法律判其觸犯動物福利法,也因此民眾才清楚這種實驗的真相。還有,動保人士史拜拉(Henry Spira)以一連串的出擊抗議,得以成功的終止好幾項殘忍的動物實驗。
3. 人道的代替實驗模式
醫學院的課程,是否必須用動物來作實習呢?目前已有各種取代動物的教學材料,比如用圖片、電影、電腦,人的模型及人的屍體解剖等等。研究病理學,最合理的方式當然是來自臨床觀摩以及人的病理研究議程
(human
modeled protocols)。手術實習可以漸進方式,從臨床的局部協助和參與,來取得經驗,相信其他的動物實驗也都能找到類似的代替方案。支持動物實驗人士,認為一旦廢除活體的醫藥研究方式,醫學發展將因此而停滯不前,這理由本身己假定醫學的進步,必須藉助動物實驗。但是,在沒有誠意、決心來發展代替方法之前,不應輕易肯定動物實驗是唯一可行的途徑。一旦動物實驗被廢除,必會有大量的基金轉移到投資、發展人道而有效的代替方案。
我相信從事醫學研究人士,都會同意醫學必須加速發展「非暴力性的代替研究模式」(non-violent
alternative model),早期曾大力撰文支持動物實驗的加拿大哲學家的弗克斯博士(Michael Fox),已經公開承認所有支持動物實驗的論証,在道德倫理上是站不住腳的 。
令人矚目的反對動物實驗組織,自八十年代以來已紛紛成立,包括由醫生們組成的「負責的醫生協會」;護士們組成的「反活體解剖會」,心理學家組成的人道協會,獸醫師們組成的動物權益會(Association of
Vets For Animal Rights);此外,「代替法研究及發展基金會」(The Alternativ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Foundation),廣招醫藥科技人材,已發展出各種代替方法,在教育上,可提供電腦系統及各種解剖課程用的模型;在試驗上,已發展出細胞培殖取代「滴來死測毒法」(Draize test),在研究方面,改用人體細胞來製造抗生素;細胞栽培法已被美國癌症研究中心採用。
人道實驗技術之原則 (The Principles of Humane
Experimentation Techniques) 早在五十年前就已經提出來。「國際人道研究基金會」向各界提出了在作動物實驗時,大家應遵守的三大原則
(the
3 R's):
1. 「減量原則」Reduction,逐步減少以動物作實驗,改用其他方法。
2.「改良原則」Refinement,避免重覆同樣的實驗,採用引起痛苦最少的方法與減低被實驗的動物的數量。
2.「改良原則」Refinement,避免重覆同樣的實驗,採用引起痛苦最少的方法與減低被實驗的動物的數量。
3.「取代原則」Replacement,比如改用離體技術,運用生理反應的數學模式,人類疾病模式等等。
但也有人批評,認為3 R's 是在繼續為動物實驗模式找藉口,等於是在阻礙廢除此方法的努力,比如伯明罕大學教授 Stuart Derbyshire,完全不用動物,而是以人來研究大腦神經對痛覺的反應。其他重要的取代動物實驗方法如下:
1. 細菌偵測法The Ames Test:以細菌來偵測引發突變的物質mutagenes ,為引起基因突變的化學物,因為,基因突變往往與癌症的致因有關。用Ames Test 來偵測出致癌物質的試驗,只須幾天時間,費用亦少。
2. 細菌培養法及原生虫研究Bacteria Culture
and Protozoan Studies:因原生虫有類似人類的化學物質,適用於許多研究領域。
3. 絨毛尿襄膜試驗CAM Test: 採用雞蛋內膜來評估毒性,可用來取代「滴來死測毒法」
(Draize
test),免除動物受苦。
4. 影像技術診斷Diagnostic Imaging Techniques:此法用來檢視身體內部狀況的視覺影相,可省略許多痛苦的手術程序,目前用來研究大腦的狀況。其中一程技術為電子發射圖譜PET,使用些微放射性化學物來標幟腦部相關部位以作研究,此法近來用於柏金森氏症Parkinson Disease
之研究。
5. 組織細胞培養Tissue Culture:用於生物醫學研究,尤其在免疫、醫學、神經系統方面的研究。個別細胞來自人或動物的體內組織。組織材料分解為細胞後,可以存養在培養盒中,代養出相同的細胞。因代養細胞產量不受限制,能夠持續供應相同細胞以作為研究材料。
6. 電腦模擬Computer Assimilation:能在早期試驗階段中,偵出可能有害的物質,此法可提供相當重要的資訊,這是動物實驗無法提供的。
7. 數學模式Mathematical model : 電腦數學及資料交換運用。此法適用於複雜的醫藥系統的研究。
8. 器官培養Organ culture:這也是一門新的研究領域,以一組器官細胞來作癌症藥劑、幅射線、毒性、病原體、疫苗生產等諸種研究材料。
9. 驗屍方法
Autopsies:
幾乎所有的近代醫學知識,皆來自於人體解剖。 在過去,所有因病而亡的,一定給以解剖,以查明其病因。
有關非動物代替法的資料,可以查 http://emptycages.com/non-animal-alternatives/
以上這些取代科技,要比動物實驗準確、省時、經濟、人道。前任美國癌症研究協會會長馬爾文、波拉德Marvin Pollard,他承認醫藥界在研究癌症上,過度依賴動物實驗,但是這種研究出來的結果,不一定適用於人類。今年一月,倫敦的瑪麗皇后大學
Queen
Mary University,是世界上第一所學術機構,與海德威基金會 ( Dr. Hadwen Trust) 合作,設立取代動物實驗 ( None-animal research
techniques) 的研究所。七個月後,英國「國家發展三大取代原則中心」 ( National Center for the 3 Rs) 提供了二十個研究基金給大學及專門機構,來發展不用動物的測驗方法。此外,美國人道對待動物組織(PETA)提供經費,協助在中國訓練科學家,在藥物測驗上,採用已被美國及歐盟肯定的代替法。
要知道,今日一般的疾病,在性質上多為因素複雜的文明病,動物實驗已不適合。世界上,致命的疾病己由傳染病轉到各種文明病,例如癌症、心臟病、中風、糖尿病,五臟六腑功能性退化,精神沮喪症候群等等。造成文明病的主要因素是來自緊張、忙碌、空洞、機械化的生活方式,環境污染 (科學己証明空氣汙染與癌症有直接關連),偏重於乳肉品的飲食習慣等 (比如會導致老人痴呆症,血管系統阻塞等等)。舉例來說,因吸煙而導致的肺癌與心臟毛病,這兩種相當普遍的疾病,是無法在動物身上重複製造。合理而有效的治療,應該是整合性的,並將重點放在疾病的預防與民眾教育,改善個人的飲食與生活習慣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