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貓物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貓物語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2月3日 星期三

貓物語/鼠面貓

2015-11-01 聯合報 文/心岱

貓臉藏鼠相,卻不改貓怡然自得的神氣。
攝影/心岱
朋友移居國外,很多東西只得割捨,我受託照顧幾個貓逸品,其中一隻木雕虎斑貓,頭尾48公分,體形壯碩,與真貓不相上下,但它的五官怎麼看都像放大的「鼠面」:小尖嘴、小圓眼、小耳朵,尤其尾巴也忘記捲收在腿邊,直直地落在後面,這分明不像貓的習性,可是它又以四平八穩的「香盒坐姿」,雙手搭疊合十,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樣,毫無警戒與防備之心,讓人見了不免猜疑,它到底是貓是鼠?

古書的《相貓經》,說了數個要點:頭要圓,耳要小而薄,眼睛要金色,鼻要平直,鬍鬚要質硬色純,腰要短,後腳要高,爪要深藏而具油澤,尾要長細而尖、常擺動,聲要響亮,頂要有橫紋,身上無旋毛,肛門無毛,睡覺要蟠而圓。

依此評斷,這木雕貓倒是符合了圓頭、小耳、直鼻的好面相。儘管貓臉有鼠相,卻是人見人愛,隨便擺在哪裡都恰當,就是放它在角落,也會成焦點,讓人忍不住多多端詳。



【貓物語】重逢


2016-02-03 聯合報 心岱

印度這類受觀光客喜愛的紀念品,
就是以輕巧的「土黏香」材料製成。 圖/心岱
我沒去過印度,但收藏了好幾件印度的貓逸品,尤其是這種以木屑壓製成形,再施以塗料的「貓形盒子」,每一件都是手工彩繪,畫風樸素,線條與圖像都趨向簡單,偶有「意會式的幽默」。

這種材質二、三年級生應該不陌生,台灣古早布袋戲人偶的頭與手腳,就是用鋸木時產生的木屑粉,以及富有黏性的羅楠樹皮粉、水,這三樣材料依照比率調和後,導入模型,等候乾硬取出,再加以彩繪。這種材質在1920年代,主要是製香的原料,添加檀香或沉香,就成為信徒拜拜時與神明或祖先溝通的「燃香」。

鋸木工廠的木屑原本是廢物,但收集起來即可變成資源。早期經濟匱乏年代,孩子的玩具、民間祭拜最為廣泛的土地公神像,都以這種材料塑造。它有一個很鄉土的名字:羅黏香;後來,改良以取得容易的黏土、太白粉或樹薯粉、香料混和製作,俗稱「土黏香」。塑膠出現後,這種質地輕巧,但依賴手工的土黏香,逐漸式微,走進歷史。

2015年9月17日 星期四

【貓物語】古國來的貓大使

2015-09-17 聯合報 文/心岱 

來自古國的貓,一隻高66公分,一隻高52公分。
圖/心岱

半人高的木雕貓,一大一小,送來時脖子還掛著吊牌,標示產地:厄瓜多爾。我很驚訝,這是遠在南美洲的赤道之國呢,印象中只有巨龜與大蜥蜴,怎麼也有貓?

真的是貓嗎?高挑挺立的貓,四腳併攏,眉眼看天,嘴巴緊閉,豎耳傾聽,完全顛覆貓的刻板形象,神祇一般莊嚴無相,卻又粗獷拙趣,不僅有印第安人的色彩,更具印加文明的遺傳。

厄瓜多爾曾是印加帝國的一部分,這古國來的貓大使令人遙想起千年以前的時空。妙的是,這竟是一位不相識的讀者贈送的,在我的收藏史中,這藝品沒有緣由,更沒有故事。然而,我無法不著迷它們那超乎比例的貓眼所透露的未知神祕。











2015年8月7日 星期五

貓物語/素人之作

2015-06-26 聯合報 文/心岱

豹點貓,頭尾兩折,身體供作「信插」之用。
這是老師傅以一塊木頭雕成的素人之作。 攝影/心岱
我的收藏品以材質分類時,木頭貓可說是數量最為龐大的,但這並非刻意蒐集,而是無心的收穫。

「木刻貓」往往是來自峇里島的彩繪貓,由於印尼多原始森林,木材應用廣泛,作為當地紀念物非常適合,於是素人雕刻木偶成了峇里島上最大宗的觀光財。至於為什麼多以「貓」造型?沒有人知道,我想這也許與印尼知名的「麝香貓咖啡」有關,或許這個國度在古老時代,野貓很多,造就了特殊香味的咖啡豆,貓於是成了鄉人普遍的文化印象,再加上貓的形姿體態都十分可愛,最受一般人喜愛。

早年我旅行至此地,確實為其木刻貓著迷,有的店家師傅不必看稿,現場即興雕刻、隨手彩繪,像魔術師一樣,每個木偶都獨一無二,風格又變化多端,讓遊客看得目瞪口呆,驚嘆連連。那種氛圍閒散美好,帶給我很大的滿足感,但後來因應大量的觀光團,木刻貓不再出自素人的手工了;也或許是那批老一輩的師傅逐漸凋零,只好以機器量產為主,木偶因此顯得匠氣與粗糙,失去了收藏的價值。

貓物語/青花貓家族

2015-07-16 聯合報 文/心岱

青花貓家族,表現唯妙唯肖的天倫之樂,是我心中的永恆之神。 攝影/心岱
早在「青花瓷」因為一首歌曲而成為流行語之前,我的貓逸品中就有幾件。這一套七件的母子貓,是最讓人百看不厭的。母貓有篤定的眼神,腹下還藏有一隻奶娃,其他專心嬉戲的幼貓們天真無邪。其中,仰躺的小貓四足頂著彩球拋,頑皮貓打翻桶子,正全神貫注地喝著水……這一幅貓家庭的天倫之樂,以白底藍花的素色勾勒,格外吸引人目光,因為現代貓咪成為寵物後,母貓被剝奪了養育權,仔貓個個都是被人工餵養的孤兒,貓家族的自然生活情景,只能在藝術中呈現了。

貓物語/招喚的能量

2015-08-07  聯合報 文/心岱

立正宣誓的招財貓充滿了愛的能量。 攝影/心岱
世界上的貓偶,只有日本的招財貓始終有它不變的形制,那就是舉手這個動作。

貓不但直立起來,還不停地招手呼喚;此時,只要你面向它,似乎就能聽到貓念著你的名字,正在祝福你心想事成。

被統稱為「招財貓」的這個吉祥物,在流傳的兩百多年來,舉起的手一直就是它的品牌標記,跨越疆域、超越時空,不僅成為世代傳承的「貓神」,更是史上最強的「公關貓」。

供在商店就會招財,擺在家中會招福,裝飾汽車可招平安,當手機吊飾還能求緣……無論何時何地,貓手的招喚姿態從「有形」幻化成「有聲」,且「手」本來就有推動乾坤的意象,因而產生不可思議的神祕能量,彷彿有一首幸福旋律,隨著貓招手的節奏,溫馨地繚繞在你周圍。

2015年5月12日 星期二

貓物語/群貓譜

2015-05-10  聯合報 文/心岱

《群貓譜》的角色都進入了不朽之境。 圖/心岱

世上有許多愛貓的名人,其中以英國作家T.S.艾略特為貓所寫的詩作《群貓譜》,最廣為流傳。這首詩經過英國作曲家安德魯.洛伊.韋伯改編成音樂劇《貓》,於一九八一年公演以來,歷經二十多年,票房始終長紅。

這首留名青史的貓詩中,有這麼一句:「貓,是類人又不類人的生物。」

是覺得貓的每一件事都不尋常,且難以捉摸理解的作家,為貓下的「定義」。

自稱很懂貓的他認為替貓取名就該「不得了的慎重」,千萬別兒戲。大師說,每隻貓都需要三個名字,首先要有一個聽起來毫不做作的俗名;接下來是特殊而尊貴、僅屬這隻貓的,要讓貓聽見呼喚就能引以為傲的翹高尾巴、挺直鬍鬚的那種名字才行;第三個則是不為人知的,是貓在冥想時自己取的,一個莫測高深的奇妙名字。

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貓物語/獨一無二的貓布書

2015-03-18 聯合報 文.心岱 

仿線裝古書裝訂的貓布書,長17公分,寬9公分,
書背1公分,全書共有十頁。 攝影/心岱
在京都發現了獨一無二的「貓布書」,是我此行最大收穫。

本來只是要逛逛著名的「錦市場」,一探日本人飲食中不可或缺的各種醬菜、米麴集中地。不料,在這一條街裡,卻看到了用漢字印出「貓的休息」四個字的布書。

貓布書完全模仿線裝古書的設計,雙摺成頁,全書共有十頁。如果把裝訂的線剪開,便能展開成一條長形的布巾,可當頭巾、包袱巾、圍脖巾、擦汗腰巾,亦可當裝飾,像是鋪在桌面、綁在提籃、掛在窗上……不可思議的多功能。

但,我最心儀的仍是布書型態。翻開封面,裡面圖文並茂,如《貓的休息》講的是貓休息時的思維,內容逗趣、引人遐想:

2015年2月27日 星期五

貓物語/湊一腳

2015-02-27  聯合報 文/心岱

掛著「牛鈴」的貓,長15公分,寬9公分。 攝影/心岱

到了歐洲,無論是德國、瑞士或荷蘭,一定處處看見一種金屬「鈴鐺」,大大小小、有扁有圓,掛在屋前當門鈴或裝飾,到了名勝景點或風格小城,更是觀光客必買的紀念品。

2015年2月18日 星期三

貓物語/被綁架的招財貓

2014-10-01 【聯合報╱心岱】

頭上騎著大章魚的招財貓,流露出衝突之美的莞爾。
海陸雙拼,吉祥加乘,招來更多更多的幸運。 圖/心岱

一反中規中矩舉起左手或右手的招財貓,頭上騎了隻大章魚,章魚環抱的腳,剛好像一件小披肩一樣,把貓的頸肩、雙手都覆蓋得天衣無縫,貓露出無辜又無奈的神情。

2015年2月13日 星期五

貓物語/五爪

015-02-12  聯合報 文/心岱 
http://udn.com/news/story/7044/702936

五爪貓臉,最大的拇指片長2.3公分,最小的尾指片長1.8公分。 攝影/心岱


分享印有貓臉的指甲片看起來有點粗糙,猛然一看更是嚇人。不過,這是二十多年前韓國的時尚。

2015年2月10日 星期二

貓物語/菖蒲花間

2015-01-04 聯合報 文/心岱

景泰藍的貓壺,高9公分,寬13公分,深4公分。 攝影/心岱

在60到80年代,台灣曾經擁有「景泰藍王國」之美譽,難以想像這種源自元朝的掐絲琺瑯手工藝,竟然興盛於板橋與萬華一帶。

2015年2月4日 星期三

貓物語/世界上最迷你的「貓書」

2014/06/29
【聯合報╱心岱】

超迷你貓書《歡樂的小貓》(左三)與其他小開本書及一元銅板的比例。 攝影/心岱
搬家的時候,我只整裝過去收藏的「貓圖書」,其他書類,一概送給親朋好友。心想到了新居,書牆書櫃都可以輕鬆重建,只有「貓圖書」得來不易,它們是我走過五湖四海的蒐集,是時間見證,更是我成長的青春印記。

2014年12月21日 星期日

貓物語/一匹又一匹

2014-12-21 聯合報 文/心岱


一匹又一匹的排排貓,行走於鏡子與現實之間。 攝影/心岱

分享看到這些刺繡得很規矩的圖案貓,卻不由得喊出「一匹又一匹」,宛如草原奔馳的野馬、走馬燈裡的幽靈。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貓物語/兩千歲的藍釉貓

2014-12-13 /心岱


大英博物館仿羅馬時代「埃及藍釉貓」的複製精品:長9.5公分,寬3.2公分,高9.5公分。 圖/心岱

分享這隻有黑斑點的藍色貓偶,有人誤以為是「豹」,其實它是不折不扣的「古埃及聖貓」塑像。

仔細觀看,這貓還真是四不像,頭身比例不稱,兩耳招風、眉眼像人、短尾、手腳有蹄,或站或臥姿態怪異……樣樣都缺少貓該有的模樣,倒是來自強烈藍黑對比的釉色、突破擬真的造型,洋溢出別具風格的美感。

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貓物語/獨行俠

2014/12/04
【聯合報╱心岱】


作家魯德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在1907年為英國拿下第一座諾貝爾文學獎,他不但是名聞四海的小說家、詩人,更為孩子們創作了很多高質量的「童話」。其中別具一格的篇章〈獨行的貓〉,凡是貓哲學、貓美學的研究論文,一定會將之奉為經典之作。

2014年11月20日 星期四

貓物語/千山萬水

【聯合報╱心岱】
2014.11.20 03:03 am


俄羅斯貓娃娃最高的一隻12公分,五個成套。
圖/心岱

這些貓偶是大家熟知的「俄羅斯娃娃」,我曾與愛貓朋友抱怨,「貓娃娃」非常難找到,至今我手上才只有這唯一的一個(套)。

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貓物語/豆貓

2014-11-10 【聯合報╱心岱】


豆莢全長八公分,豆貓每個一公分。這是日本人微小意識的絕妙詮釋。 圖/心岱
分享

豌豆莢裡躺著五個比擬豆子的招財貓,名副其實的「豆貓」。

2014年11月4日 星期二

貓物語/家中之虎

【聯合報╱心岱】
2014.11.04 02:27 am


誰會不愛這家中乖乖虎。

很多人對虎斑貓情有獨鍾,但你一定不知道,「虎斑」只是隨俗的泛稱,它涵蓋了千百種,名稱各異:有「魚骨虎斑」、「玳瑁虎斑」、「古典虎斑」以及最大宗的「各色標準虎斑」。除了身上斑紋一看就如老虎,虎斑貓臉上,更是一張神祕的遺傳地圖:有的額頭秀出「M」字,有的寫了「川」字,有的眼睛描有眼線,有的眼角單線延伸到耳邊,有的雙線相交在頰面……

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貓物語/白無垢

【聯合報╱文/心岱】
2014.10.25 03:33 am


身穿「白無垢」嫁衣的貓,長七公分。
圖/心岱

到京都錦市場,原是為了買醬菜,不料卻發現一隻令人驚豔的貓,她全身白色的織錦絲綢,一圈紅色圍脖襯托著天真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