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4日 星期四

貓物語/獨行俠

2014/12/04
【聯合報╱心岱】


作家魯德亞德.吉卜林(Rudyard Kipling,1865—1936)在1907年為英國拿下第一座諾貝爾文學獎,他不但是名聞四海的小說家、詩人,更為孩子們創作了很多高質量的「童話」。其中別具一格的篇章〈獨行的貓〉,凡是貓哲學、貓美學的研究論文,一定會將之奉為經典之作。


在吉卜林的故事中,貓是最後一種願意走出叢林,與人類共處換取溫飽的動物。

當貓看到其他動物搬進柵欄被圈養後,牠來到人類的洞穴口,對著女主人說:「我不是你的朋友,也不是你的僕人,我是獨行的貓,但我希望住進你溫暖的洞穴,飲用香甜的牛奶。」

貓接著提出牠的本事,向女主人證明牠的價值:我會待在房間溫柔的照顧嬰兒,防止猛獸入侵、蚊蟲叮咬,並成為孩子的玩伴,讓妳能專心家務與烹煮。

女主人很快與貓達成交易,並答應貓的條件,於是貓就像打卡的上班族,白天充當嬰兒保母,夜晚則恢復天性,牠可能爬上樹頂或屋簷,也許回到叢林,搖著尾巴獨自走著。

吉卜林以半神話的方式描述在文明與蠻荒交界的時空,貓為了求生而進入人類社會,但堅決不出賣自由,是唯一不被馴服的家畜,牠選擇做永遠的「獨行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