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1日 星期五

【如何吃得合乎倫理與道德】




【如何吃得合乎伦理与道德】
文章刊載於《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1月25日 24 版)
《素食男的一千零一夜》,蔣勁松著,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4年3月第一版,28.00元

在北京中關村第三極圖書大廈還沒關閉以前,我曾去尋找哲學教授邁克爾•艾倫•福克斯的《深層素食主義》一書,並且意外地發現其被放置在“食譜”一區,啞然失笑。可以見得,關於“素食”(vegetarian)和“素食主義”(veg⁃anism)背後的意涵,在當今中國尚未被普遍認識。

不同於國內既有的動物保護專著,《素食男的一千零一夜》一書收錄了作者近年來刊登在報刊的書評和豆腐塊文章,反映了中國當下的社會情境和爭議。其出發點,是比“動物保護”一詞更為鮮明和徹底的“素食主義”和“動物權利”(animalrights)論述。

在今天,大多數民眾已經脫離“吃不飽”的階段,也有不少人逐漸從“吃得好”轉向“如何吃得健康”。然而,“如何吃得合乎倫理與道德”,似乎對大多數人而言,還聞所未聞。

其實,暫且不論因地區或家庭的宗教、文化、習俗等因素而茹素的素食者,因為道德自覺、健康因素、環境保護、動物保護等考量而選擇素食的人,當下也有逐步增加的趨勢。然而,國內與此相關的專著和論述仍很有限,《深層素食主義》與卡蘿•亞當斯的《肉食的性別政治》(台譯:《男人愛吃肉,女人想吃素》)則是代表性譯著。如本書作者所言,在近代西方動物保護理念和實踐發展的階段中,動保人士在兒童保護、爭取性別平權、保障勞工權益等不同的社會議題上,經常有著積極的表現。出自於理性思考而茹素的“哲學素”素食者,或因不忍見動物遭受苦難而棄肉的“動保素”素食者,對死亡與痛苦的體會和思考,可能較從未反省的肉食者更深。主動素食者對動物的處境,更可能有設身處地的感受,從而願意改變生活方式,傾向肯定生命的素食文化,避免血腥的殺戮和對弱勢者的剝削。這種道德自覺和行為實踐,應該更多地被肯定和傳播。

在《誰說革命者不是吃素的》一文中,作者強調素食文化與其他當代進步潮流,諸如動物保護、環境保護、女性解放、社會公平、心靈健康等,互相呼應,推動社會文化發生一系列的深刻改變。透過本書,將能發現,“素食主義”結合當下中國的動保活動和事件,諸如活熊取膽爭議、西方虐待動物的產業進軍中國,以及環保議題、青少年教育等社會關懷,其所關注的倫理範疇,以及對健康、生態環境、社會帶來的正面效益,已經豐富了“素食”一詞在字面和東方護生文化中既有的意涵。可以說,“素食主義”在行為、理念、效益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統攝性,能和許多不同的議題和思潮進行結合或對話。因此,對“素食主義”而言,僅止步于素食的行為本身,是不夠的:它“刺激我們去確認自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區隔于、優越於動物與自然界整體的統治者,從而幫助我們超越人類中心主義的樊籬”。

不少人曾經說過,他們“想吃素”,卻“做不到”。其實,這種理性(不應該吃肉)與實際行為(想吃肉)的矛盾和焦慮,在歷史上同樣並不鮮見。許多見解高超的哲學家們,不惜“扭曲自己的認識,由於向吃肉欲望投降而不惜自相矛盾,放棄哲學家堅持邏輯一慣性的基本要求”。這令人不禁懷疑,自稱是“理性動物”的人類,何時能在認知事實之後,名符其實地擁有這一稱號,選擇對動物生命、自我健康、生態環境、社會正義更為友善的生活方式。

《肉票托比的幸福生活》一文中,一個美國人“綁架”了自己家養的兔子托比,威脅民眾上網交付五萬美元贖金,否則就要“撕票”——將托比殺來吃!此人甚至在網上分享兔肉食譜,還有把托比放在鍋中的照片!面對當下屢見不鮮的動物虐待,以及制度性地對動物進行剝削的社會結構,許多動保人士覺得這是個“最壞的時代”。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對動物的傷害之所以能引發如此之多的爭議和迴響,正是因為千百年來人類社會的“動物奴隸制”,即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批判。實際上,動物虐待的惡行之所以能廣傳千里,這和人們的道德敏感度不斷在提高有關。

本書有個很有意思的書名。在《一千零一夜》中,山魯佐德講了一千多個故事,終於感動了嗜殺成性的國王,使其不再殺戮。雖不知素食男蔣勁松的一千零一夜,是否能為同樣是嗜殺、嗜肉成性的社會帶來些許改變。但本書無疑揭示了,建立在“動物奴隸制”上的社會,正在接受動物權利和素食主義運動的衝擊。在中國,已有越來越多的素食餐廳、培訓素食廚師的專門學校,還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學生成立的素食文化社團,甚至也有了更多推廣和傳播素食資訊的傳媒。由於人類不斷地擴充其道德關懷的物件,所以對動物保護和“素食主義”而言,這也將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當今“素食主義”所蘊含的豐富性,雖然還沒有得到廣泛的傳播,但是其中顯而易見的事實,包括:人類對動物的暴行、動物所遭受的苦難,以及素食對環境生態、社會平等所可能帶來的貢獻,已是昭然若揭。除卻各種難以取得素食的特殊情境,在這個冰川水、海洋深層水皆已唾手可得的時代,由肉食轉向素食,是一種合乎理性的選擇。“沒聽過”素食的資訊,是由於“動物奴隸制”被層層包裝而具有遮蔽性;“不想知道”,則是一種對道德自覺的逃避。如《動物解放》一書作者彼得•辛格所言,“這是一個尋找藉口的時代”,面對“素食主義”的詰問,在未來,肉食者才必須索盡枯腸地為肉食行為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