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

水之國度的水梯田試驗計畫

581013423968
許多人都知道,今年有部水梯田復育的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太陽的孩子》,意外成為台灣本年度「最好哭的電影」;但鮮少人知道,在新北市雙溪區的泰平里,也有一群七老八十的在地居民,他們花了兩年時間默默燃燒年邁的自己,企圖化身「老太陽」,期盼戮力揮汗的成果,能吸引屬於他們當地的、「太陽的孩子」回鄉……
文:佐渡守

今年《太陽的孩子》感人熱淚,引發群眾探訪台灣各地諸如金山八煙聚落花蓮港口部落貢寮山區等,依山層疊的梯田美景。由於這些水梯田復育區(包含《太陽的孩子》)均採友善環境的耕作法,邀請昔日水田生態系成員(例如青蛙)回來定居,因此,除了片中守護家園與土地正義的議題之外,也引發不少民眾對溼地生態的再度重視。

在北台灣,全國唯一、別無分號的台北水源特定區管理局(水特局),堪稱台灣水資源的「天下第一局」,在其轄下的「台北水源特定區」,是台灣最早成立的水資源保護區,三十年來因受《都市計畫法》與《自來水法》雙重保護(反過來說,亦是對當地居民的雙重限制),成為北台灣最神秘的水之國度

由於位於北勢溪最上游,特定區最東邊的雙溪泰平里,全數被劃入保護區中,因此即便泰平里面積高達50.5平方公里,佔地是永和的九倍、板橋的兩倍,發展的受限,形成這裡常住居民不過百來戶,對外聯絡僅靠雙泰產業道路一條,鄰居平均都在一兩公里外,可說是水源區住戶最稀的神秘地帶,亦是人口稠密的新北市人跡最罕至的化外之境。

Minnprcw5f4369
泰平里虎豹潭風景區

數十年前此地居民多數耕作水梯田,但經過三十年護水政策的禁墾禁建,水梯良田廢耕許久,現存老一輩留守家園栽培段木香菇,稱泰平里是「香菇村」也不為過,而百年梯田就此淹沒在漫漫芒草堆中。

MinnpmsUIT3002
泰平里經濟作物為有機段木香菇,品質極佳,價格較高仍供不應求

近年政府為抗旱喊出「停灌」決策,2015年全台共有4萬多公頃農田因此休耕,但在此當下,為何明明以護水為最高原則的水特局竟然「倒行逆施」,默默於2014年推動泰平里水梯田休耕地的活化,逆向操作兩處合計2.0公頃的「水梯田試作實驗場」?

原來,受東北季風影響,原本泰平里是新北市雨量最豐的區域,過去幾乎半年有雨,從住屋長生蘚苔即可見一斑,但根據氣象專家表示,受到全球暖化的影響,造成澇旱的對立加劇,極端氣候令我們顯著地感受到氣溫逐年升高、旱期明顯拉長,連潮濕多雨的香菇村民都能深刻體會「老天不太下雨了」。

尤其台灣山高水急,儘管每年降下約2,500毫米(896億公噸)的雨,是世界平均值的2.6倍,為排名13的水量豐沛區,卻因其中超過半數雨水直接奔流入海,再扣掉蒸發、入滲等,實際可用率僅剩兩成,名列世界第18名的缺水國家。

因此,如何在水源地增加「水撲滿」,成為水資源政策的當務之急。

***
在日本,已積極思考提升現有的水田滯洪量,來減少極端氣候的衝擊;反對雙溪水庫的開發,業已有民間團體提出水梯田復耕替代水庫的方案。但無論開發與否都還在未定之天的此際,水特局卻已悄然在嚴格禁墾禁建的雙溪泰平里,以保水為前提,啟動全台第一個「以涵養水質、水量為目標」的水梯田計畫。

因為水梯田能在湍急的溪流之外,形成緩流濕地,增加水域面積;還能有效延長降雨後的雨水逕流,透過側滲及下滲,延緩洪峰,增加伏流補注量,具備保水、蓄水,以及淨化水質的功能。

過去水源地的傳統做法,是除了種樹,對土地「最好什麼都不做」,以保護水資源。但這樣放著不管的「零方案」,在極端氣候的如今,卻未必見好,什麼都不做的坡地,遇大雨來時不但雨水迅速流失,且汙染源經過沖刷,會直接進入下游。因此,若能將昔日水梯田的田埂修復、田地整好,確實是水量留存更好的變通方式。

零方案
什麼都不做的「零方案」,雜草叢生

種水1
「種水」,形成涵養水質水量的「水撲滿」

簡單來說,水特局施行這個試驗的企圖正是為了「種水」。就有泰平里的阿伯說:「作囝仔時,泰平里有水梯田,大雨過後幾天之內溪流還是潺潺,但現在大雨來了,不經半天溪底就乾了。」

然而水梯田一切靠勞力手作,生產成本又比水田高出許多,且不只要求有機的「不藥而育」(不施化肥及農藥)而已,更要在嚴苛法令下,以水質為第一要件來復耕(例如防治蟲害的鴨子一分田只能養一隻,以避免污染),更重要是,水梯田一旦復育,就需長期耕作來維護,否則一旦乾涸,反成土石流的路徑。

IMG_5974
鴨子是福壽螺的剋星,但水源區需嚴格控管「鴨口」

因此,和全台農村一樣普遍高齡化的泰平里,想在此復育水梯田,對老人家來說,是極其困難的任務,不僅如此,這些三十年來身為「護水先驅」而受限犧牲的老人,還必須抱著不能回頭的決心,成為復育的銀髮勇士。

***
從零方案時的雜草叢生,到修田埂、整地、機具修理、耕作、收成、脫粒包裝,這次推動水梯田試驗區,全數由老農民自發。歷經2013年多次的整田,再經過了130天的努力,泰平里的水梯田從今年3月20日插秧到7月28日收割,稻穗終於結成飽滿的金黃。


試驗戶呂老先生與方老先生,廢耕後的農具當初不捨得丟,現在自己動手修一修,三四十年的老農具又再度上陣服役。收成時,他們還號召了30餘位阿伯級、阿嬤級的左鄰右舍,共同協力割稻、打穀、曬穀。


睽違十多年的農忙景象再度回到眼前,老人家說:「咱七老八十了,都做無工錢的,全是自己來的!」過去二三十年前,受限戶與水特局對立抗爭,管理局官員被列為不受歡迎對象,「以前看到他們就關門不見客,嚴重時還曾經把他們車子翻到山谷裡去。」從對立到成為合作夥伴是段迢迢長路,但如今,在最近一次水特局與泰平里居民的座談會中,已經可以聽見地方耆老為自己的土地「可以再『裝』多少水」而絞盡心思,還笑說:「咱現在種的菜都是給『阿水仔』(水特局吉祥物台灣藍鵲)吃的啦!」

***
根據農業工程研究中心的監測報告指出,試驗田區水源涵養以「種水」效果最佳(亦即整地後不作為),栽培水生作物則與種水效果相差無幾,種植水稻雖略遜一籌,但也比什麼都不做的零方案效果高出一倍以上。

圖片 24
圖片來源:農業工程研究中心

試驗過程只施一次有機基肥(即便有機農業也還需追肥三次),經水質檢測總磷、總氮,其指數證實本次試作對水源衝擊微乎其微,比零方案還更具淨化效果。而生態調查結果也顯示生物歧異度增加,各項數據均顯示水梯田在水源特定區確實可推廣應用。

如今試作成果以真空小包裝可以在泰平里的假日農夫市集買到,友善土地的耕種,所產出的米無法粒粒晶瑩剔透,些許黑色的蟲咬,反而是無農藥下辛勤耕耘的痕跡。

IMG_6013

IMG_6001

IMG_6023

曾經在娑草(徒手除草)時,一位老農隨手在水裡一抓:「你看,虎皮蛙回來了!」一如老人家揮汗整理好的家園,現正呼喚青壯年像回來定居的虎皮蛙一般回鄉接棒,目前還有95%廢耕的水梯田等待新一代的「護水人」繼承農村的再生。

水特局副局長劉秀鳳說:「吉祥物阿水的那個水字,可以是水資源的『水』,也可以是台語的『美』,我們水源區保護得非常好,泰平里成為『有機村』非常有潛力。從貢寮水梯田的經驗,生態多樣性光是水生昆蟲和植物就記錄到500多種,未來泰平可望成為環境教育場址,讓民眾帶圖鑑來認識生態,而非入侵式的觀光。」

為這個試驗計劃延緩退休的課長葉坤全也表示:「過去曾列為保育類的虎皮蛙,是台灣原生種,對水質非常敏感,唯有乾淨無農藥汙染的環境才會有,顯見濕地生態已經進到這個系統裡面來。但推廣水梯田對水特局來說是『打破要賠』的工作,不但未來水質水量的監測會更加繁複,形成生物『新天堂樂園』的水梯田對農民的病蟲害防治也會是巨大的考驗。」


有人稱水梯田的復耕為「生態的文藝復興」,對水源國的居民來說,在水源地的水梯田復耕,卻不只關乎一區、一地的生態而已,而是未來面對水荒世界的寶庫,雖坐擁寶山,卻是「護水」亦「護生」的重責大任。這些因居住水源地而一生受限的老人,也是成就眾生的人間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