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哺乳動物圈養議題國際研討會─【從白海豚調查看海哺動物圈養問題】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博士發表 洪佳如整理、紀錄
*當日為英文發表,中文口譯
如何改變人們對圈養與中華白海豚的想法,在香港海洋公園中有許多例子可以分享,我知道大家都對鯨豚有著相當熱情,在這兩個議題間我想討論的是圈養動物與保育海豚的關聯性,我如何將對海豚的熱情,擴展大更寬廣的領域上。
如果沒有「中華」,沒有「白海豚」?!他們是這些地區的原住民,人類工業行為如沙坑,打樁拖船都會影響其生活,尤其是新建案─位於香港機場的北邊第三跑道興蓋,與香港白海豚是否能生存,也存在著相當大的關聯性。
我們的工作,就是維護其生存權而努力,機構做了許多相當多科學性研究,透過科學研究、公開數據資料等方式,讓大眾了解現況,其中最有趣的研究的是,也是我最喜歡,莫過於透過研究來辨識各個個體,見他們,有時候比見我的家人朋友還頻繁,你想關心家人,常常想幫助他們,是相當自然而然的。也許這樣的強烈情感連結不是很科學吧?
他們也是香港的一份子,但是目前的海豚狀況並不樂觀,幾乎於香港各個地點個體數量都不斷往下掉,有以下三大問題:一、漁網不慎捕撈;二、人類欲望不斷擴大;三、港灣地區水質汙染,以上都是相當嚴重的問題,對海豚繁殖有相當大的影響,比如早夭。還有許多高速輪船的行駛,人類為了貪圖便利,兩地越來越頻繁的移動,為海洋生物帶來莫大困境。
最大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們想從海得到更多土地。填海整個工程就是想要要求本來就不屬於我們的東西,現在人類對有利益的,是將海填起來,卻也同時傷害了海豚的權利。
香港各地,有更多工地在興建,如香港與澳門之間的大橋預計興建,基本上,海豚會因為建造工程而被驅逐離開香港,而目前香港政府則希望有更多更多填海工程進行。才得以有更多土地建造公寓,地產公司想要繼續建造工程。
我們從海豚身上偷走土地。這場奪取,看起來好像沒有要結束,我們可以做的行動都試過了,雖然有非常多的反對意見發聲,但工程還是繼續進行。
身為科學家,我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可是還是沒有辦法阻止一切發生。但是很不幸的,我們還是沒有找到好的方案,所以最近幾年來,我花了更多時間在思考,這些白海豚到底有沒有生存權利,當然是有的!他比我們住的更久呢!海豚就住在海灣旁,為了追求更高的GDP,一定會犧牲海豚的利益,海豚無法為自己發聲,但是我們可以,我們是人類,是唯一可以為動物發聲。
我們要怎麼找到好的平衡,尤其在人類發展,有這樣的衝突時,如何找到共存的方法?如果深刻思考的話,問題的根源就在海洋公園內,如果你看到海洋公園照片的話,會看到兩個物種。這兩個是世界上最高的兩個物種,而鯨豚被我們所控制,我們把他們從家裡綁架,再也找不到家園,我們怎麼可以讓這樣的關係存在於社會中,我們的權利高於鯨豚的權利,怎麼可以被允許呢?
在某些方面也許比我們更加聰明,比如我們聽不懂他們的語言,而他聽的懂我們的指令,人類對於海豚的控制,我們想要佔據他們的生存地。
如果我們沒有要解除人類對海豚的霸權,尤其是從海洋公園所產生的觀點看來,可以運用在真實生活當中,所以,我覺得很有趣的地方,在於討論被圈養的部分,正是我們提供公眾議題的想法的切入點,理解我們有為海豚發聲的責任。
那我要做什麼呢?我開始讓大家了解香港海洋公園的問題,就像來這邊的各位進行演講。當我第一次看見海豚時,也是在海洋公園內,小時候的我,當時覺得這裡真是很快樂的地方,覺得他們真的很聰明,這是我第一次的經驗。
當時的我沒有意識到任何不對勁,直到回到香港,我與野生海豚一起工作,回來面對的圈養問題時,當我不停的觀察,不停的研究,野生與圈養海豚,發現兩方的不一樣,海洋公園的海豚,看起來就像機器人一樣驚人,跟野生白海豚相比,這是完全不會發生的行為,同時我也看見,海洋公園的水池以及所野生白海豚居住的環境,非常不同。海洋公園已經差不多40歲,我想,他們也正在聽我的演講,這並不是私人的機構,不是一個營利機構,其中一部分由政府所持有。
觀察水缸時,我發現飼養環境存在許多問題,首先我在網路上以及網路上找尋資料,我才了解到問題在哪裡,身為科學家,我也對文學資料相當有興趣,這份文獻在講海洋公園進出口的問題,以及早期的野生海豚的來源,而這是獸醫提供的資訊,那時候在研究細菌、病菌,可以看見總共有四頁這麼長。
海洋公園歷年自野外引入之鯨豚,早年非常高的百分比數量已死亡。在海洋公園營運前二十年中,共有超過150隻動物進入海洋公園,有115隻來自日本、台灣(澎湖)、印尼等地,大部分都已死亡。這項數據相當驚人,所以,當時在這樣進口的行動後,開始停止進口,目前採用人工授精計畫,雖然很多幼體死亡,但也有許多生存下來。
協會成立以後,積極推動以下六大項目
1. 引進動物保育政策
2. 要求公開缺乏透明度
3. 動物福利及教育問題
4. 探究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之影響力
5. 野生海豚保育
6. 中國海洋公園的合作關係
我們認為香港不是一個合適地點引進白鯨,因為,要保持水池乾淨,是一個相當耗費能力的工作,所以一直以來我們在努力,向許多國際保育團體爭取發聲,並不斷在這個議題上不斷增長,我們甚至提出台灣海生館,白鯨死亡的觀點。
一路上我們不斷的抗議,努力在媒體上呈現,而他們找了許多俄國科學家發聲,我們同樣對這些科學家提出抗議,這件事我們做了七年,希望這件事能有奇蹟出現,告訴香港海洋公園:「你們不需要白鯨。」
突然之間,他們的主席打電話給我,告訴我們不會引進白鯨。即使如此,這不是唯一的問題,所以我們又上了媒體,在白鯨議題結束後,試圖讓其他議題曝光之後有所透明度,我們也不知道,是否有合法的理由帶進這些動物,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到,當有些意外事故發生時,海洋公園總是盡量掩蓋下來,比如不讓人們知道鯨豚是否有攻擊人們的行為等。就透明度來說,海洋公園也不打算跟民眾表明,館內到底有引進哪些動物。
此外我也想跟大家分享,如果你跟海豚過於親密互動的話,可能會害這些海豚感染疾病,或是海豚突發去傷害人類。我們也對海洋公園提出教育成效的質疑,他們的標語為「來海洋劇場看看我們的自然生態吧!」但是,要怎麼樣,在不自然的表演行為中,看到海洋自然生態呢?
這樣對游客的教育成效顯然不高。再來就是當國際學者來到香港,他們開始幫忙曝光,對海洋公園宣揚的議題,他們想要知道,在公眾眼中這樣是否合理,尤其這樣的表演行為,對遊客沒有達到教育效果。
尤其當中國遊客來臨時,海豚勢必被要求,增加更多的表演場次時,你可以知道,同時地,將有越來越多人會意識到,原先我會造訪的海洋公園,是不是對海豚來說,是地獄呢?
你可以聽見越來越多的聲音發聲,目前我們可以吸引到關注,值得一提的是,但海洋公園有著保育基金內,但更像是公關機器,我們希望,不要有這樣的保育基金會名義,混淆了民眾的判斷。就這部分來說,我認為是海洋公園相當錯誤的策略,海豚通常會擱淺,相關人員過來試圖拯救,海豚依舊死去,卻沒有相當好的死亡原因鑑定。海洋公園非常有自信能拯救鯨豚、建立形象,但當你問海洋公園的死亡原因是什麼時,卻得不到答案。一方面他們想建立自己的形象,但另一方面,他們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麼。海洋公園一方面需要當作模範生,一方面卻沒有以身作則,因此我們提出以下三項訴求。
1. 不再引進野生鯨豚─持續監察
2. 逐漸淘汰海豚表演─引起公眾關注
3. 停止繁殖計畫─不斷施壓遊說
希望身為科學家的我們,有這樣的可信度,可以提供民眾第一手資料,向媒體提出報導,我非常鼓勵每位科學家都能為鯨豚發聲,希望我們可以結合更多人,一起來專注在議題,如果科學家能為鯨豚發聲,他們的話,對大眾而言是更具有說服力。
延伸參考: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HKDCSorg/?fref=nf
【豚出沒注意!鯨豚保育者的海陸空體驗】洪家耀著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10022
【擱淺海豚:救還是不救?】香港獨立媒體網 林佩怡報導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23085
圖片來源:
【護豚組織:環評犯低級錯誤】
http://greenerairport.blogspot.tw/2014/03/blog-post_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