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肉心理症候群及托爾斯泰的飲食修養(下)
4.托爾斯泰 - 品德修養首要步驟
我們不能完全確定人類是否天賦具有道德理性,卻有事實証實人類的破壞潛能是巨大無比。可見培養高尚的人格是建立文明的基礎任務。尊重生命,不僅僅是一個口號,而是為人在世的重要課題。偉大的俄國作家托爾斯泰(Leo Tolstoy, 1828-1910)是一位頗具影響力的素食主義擁護者。
一百多年前,托爾斯泰為維廉斯 (Howard Williams)的著作《飲食倫理》(The Ethics of Diet) 的俄文譯本寫序《品德修養首要步驟》(The First Step, 1892)。托氏這篇短文的主題是人應如何對待生命的道德評論。他的論點是:若人類宣稱自己擁有道德能力,他們必然會採取非暴力飲食(a non-violent diet)。托爾斯泰倡導的素食主義可追溯到早期婆羅門、佛教與古希臘哲人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所推崇的實踐精神。畢氏提出如是警告:「一旦人們屠殺動物,他們也將互相殘殺。確實,散播謀殺和痛苦種子的人,不可能收穫到喜悅與愛。」托爾斯泰的《品德修養首要步驟》(簡稱首要步驟)用意是在作為教化身心健康的生活指南。那即是個人應盡力生活在真理及仁慈之中,並過著不用奢侈品的純樸日子。他表明:「因為奢侈品是來自被壓榨的勞工。」歷史上,許多偉大的精神導師已體證了如何修身養性的方法,托爾斯泰解釋:「柏拉圖認為「美德」(virtue) 必須建立在自我克制上,逐步漸進至勇氣與智慧,如此才能成為一個正義的人 。」托氏認為:「一個沒自制能力的人,必會迷失在無窮的慾海中,而無法過理想的人生。相對於自我放縱,自制是個人發展品德的基本功課,比談論藝術、詩歌、哲學、科學或商業更加重要。」因此,實踐善良、正直的人生,個人先要能夠超越世俗的慾望。
《首要步驟》是開啟慈悲人生的準備工作。首先要建立個人飲食習慣的紀律,因為人的主要活動與飲食有關。托爾斯泰針對這點提出忠告:「在培養自制的過程中,務必尊循明確的順序,第一步就是禁肉食。一個人若認真地追求良善的人生,首要任務便是完全避開含有動物成分的食物。因為,先不說這類食物會引發生理上的強烈刺激,它在使用上根本就是不道德:涉及謀殺生命等違反道德的行為,是因為被貪婪及對美食的慾望所喚起。」當人們不親身經歷實際的殺戮,不見動物被割開的喉嚨、不聞動物的痛苦尖叫,如此才能享受肉品。托爾斯泰相信,倘若人們必須親自屠宰動物,看著瀕死的生命在掙扎中,那麼素食者必將成為全世界的主流族群。
托爾斯泰本身參與過1853年的克里米亞半島戰爭,親身目睹了戰場上的血腥殺戮。他的戰爭經歷,曰後反映在他最偉大的小說《戰爭與和平》。同樣的,當托爾斯泰讀完《飲食倫理》之後,決定寫作《首要步驟》。之前,他親身涉足參觀數間屠宰場,為了體會書中針對素食主義所提出的道德問題。他要親自理解,雞、小牛、母牛、羊和豬是如何被宰殺。在文中,托爾斯泰運用大篇幅,逼真地報導自己造訪屠宰場的恐怖經驗,描述那些性情和平且信任人類的動物,是如何被載往屠宰房。當牠們嗅到血腥氣味時,全身立刻僵住,因為牠們明白將發生的事。托氏目睹一個尖叫的豬被利刀穿刺,牠的軀體浸在血泊中;片刻之後,激烈的抽搐慢慢停止。一具曾經溫熱並有活力的身體,此刻冰冷而陷入死寂。連為了謀生的屠夫都厭惡自己的工作,他哀嘆著:「人真的不需要對這種事負責嗎?」這就是為甚麼托爾斯泰認為,對感知生命具有同情心是最崇高的美德。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人們良知蒙閉,容許如此暴行?托爾斯泰深思再三。造訪屠宰場後,他疾呼:「這太可怕了!問題是不僅僅造成了動物的痛苦與死亡,而人類抑制了對生靈的同情與憐憫而變得殘酷。」
托爾斯泰與喬伊博士,兩者都深入分析「蛋白質迷思」(the protein myth)不正確的意識形態,因它是引發分歧心理的因素,使人寧願掩飾動物受苦的事實。雖然大多數人以為肉類飲食對健康有其必要性,而他們仍無法忍受目睹動物被殘殺的景象。對於這種心理上的隔閡,托爾斯泰堅稱:「我們不能假裝自己不知道這些事。我們不是鴕鳥,不能認為只要拒絕去看我們不願面對的事,它就會不復存在。諷刺的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竟是我們想吃的。」一如喬伊博士,托氏也認為,若要糾正這種否認心理,個人乃須正視動物如何受折磨、宰殺及肢解的實情。他的論點相當明確:「實際上,吃肉是被貪婪與對美食的慾望所喚起,但涉及違反(針對殺戮)道德的行為。」
對於販售屠宰動物的業者,托爾斯泰感到惋惜,錢財及貪念竟能收買一個人的道德品格:「這些人顯然專注於財富與算計,絲毫未曾想過殺戮動物的罪惡。」 直到今日,托爾斯泰的話仍可適用於那些營運集約工廠的大資本家,他們還很確定,這些動物商品完全在合法的保護下呢!托爾斯泰在俄國是具有相當影響力的文人,他特別鼓勵俄國人民參與當時正在德國、英國和美國新起的素食風潮。仁道,人之道也;托爾斯泰將慈悲的素食主義作為人文道德發展的基礎,因為可以幫助人類在精神上進化為高尚的物種。
5.一個具有高智及人格性的生命
人與豬,這兩個物種有許多相像的特質,譬如能享受快樂的經驗,害怕痛苦,具有解決難題、預先策劃、組織社群的能力,也都喜愛安逸與家庭生活;雙親皆以無微不至的關懷教育他們的孩子。此外,豬兒情感纖細,善與其他個體建立親密關係。根據最近一份來自美國、荷蘭、蘇格蘭針對豬的科學研究,證實了一種被馴養的豬(swine)與人類有遺傳學上的關聯,兩個物種之間有諸多相似處及親緣關係。很諷刺地,人們會費心照顧他們的車子、電腦和其它儀器,卻拒絕提供集約工廠內的動物最基本的保護。毋庸置疑,人類在物質方面頗有進展,然而,道德智能程度又是如何呢?
野豬大約於一百萬年前出現,馴養的豬棲身在人的環境里已超過一萬年。如同大象,豬的族群由母系大家長領導,她負責整個家屬(由幼兒及雌性親屬構成)的安全。豬兒是世界上排行第四聰明的動物,依據WIKI.answer.com所載,牠們複雜的心智程度能和大象、海豚和靈長類相提並論。(請上YouTube觀看:《Matilda the smart pig!》http://www.youtube.com/watch?v=lDZxVO1LKOs)。豬兒以解決難題和從事探勘活動為樂(例如牠們會用鼻部操控電玩),因此,一旦缺乏心智上的刺激,牠們便容易感到無聊(這點多像我們啊!)。由於具備高度智力,豬兒具有推斷的能力。牠們有自己的語音來社交與表達感情、想法與意向。每一位豬擁有獨一無二的性格;這些特質暗示著豬兒在情緒及智力上都與人相似。牠們在意乾淨的環境,會遠離住處如廁。小豬出生不久之後便能認出自己的名字,成豬也有良好的記性和遠距方向感,這些特性與一般家庭寵物完全相同。因此,麥克‧保倫對豬兒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再三提出抗議:「我們與動物之間的關係有著精神分裂的表現,愛護與殘酷同時存在。過節時,美國會有一半的狗孩子收到聖誕禮物,然而,很少有人會停下來想想豬兒(無疑跟狗一樣聰明且忠心的動物)淒慘的一生,牠們將成為聖誕大餐上的火腿。」不是嗎?我們分享飛鳥越空的自由,鯨豚跳浪的快樂,卻無法正視盤中豬肉背後的真相。
6.朝向開放性的道德視野
人類並無天賦特權將自己的地位高置於其他動物之上。如果我們擁有自由權,卻拒絕承認其他生命也是天生自由,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嗎?儘管我們宣稱已發展出高度科技文明,動物工廠的營運,卻反映了現代人的慾令智昏,剝削的手段令人髮指,而範圍之廣是遠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唯一能阻止對動物的大規模殺戮的途徑,是必須由消費者為正義挺身而出,堅持不懈的制度改革。馬克‧貝考夫(Marc Bekoff) 是位傑出的動物行為學家,他為動物發出令人深思的呼籲:「動物不但可以考驗我們的品性和同理心 (empathy),也能看出我們正派與否、行為是否高尚…因為在我們面前,牠們全都處於不平等、手無寸鐵的狀態。」
難道慈悲的對象須要有先決條件(prerequisite)嗎?這個問題本身已經顯示了人性的不足。當前動物智能學的迅速進展,証明牠們也有情意和心智 (heart and mind) ,也是具有人格性(personhood)的個體。人們喜愛享受冬天的陽光,朋友家里的小豬寵兒,冬天時,自己會將小毯子放在有陽光的地方,享受溫暖。動物倫理,足以挑戰落後、自閉的傳統道德觀。開放性的道德視野是沒有物種界域的,憐憫之心毋須設定人與非人的雙重標準。我們應該將每個生命當成主體來對待,關懷牠們的福祉,而非根據自己的利益來給牠們貼上價格標籤。文藝復興巨匠達文西曾經作過如此承諾:「總有一天,人們將目睹謀殺動物的行為,就等於是犯下了現在所見的殺人罪。」
「幸福」(eudaimonia)在西腊文中意指善的心靈 (good spirit) ,這正是哲人亞里士多德的「倫理學」的中心思想,尤其是關於實踐性的智慧 (practical wisdom)。他認為善德是所有品格中的最高境界,與高尚的人格是不可分的。 幸福,不只是個人的福祉,而是來自仁慈的心胸,生活在親切、祥和的關係中。身為地球家族的成員,當今個人的飲食行為,具有嚴肅的環保及動保的意義。品德修養有助於人性的提昇,首先要以真誠、 寬大、接納的心胸,來與其他天賦具有生存權的生命,重建共存共榮的關係。關懷生命,會給冷漠的心帶來溫暖,給黯淡的人生帶來光明,這便是幸福的真意。
April 2015
References:
1. Mathew Scully, Dominion, 2003
2. Melanie Joy, Why We Love Dogs, Eat Pigs and Wear Cows: An Introduction to Carnism,
2010
3. Leo Tolstoy, The First Step, translated by Aylmer Maude, 1909
4. Tracy Worcester, Resistance to Factory Pig Farming Gather Steam, Huffington Post,
March 8, 2011
5. Robert Kennedy Jr. Smithfield Foods: the truth behind its pigs and factories, Ecology,
Dec. 1, 2003
6. Jedediah Purdy, Open the Slaughter Houses. 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8, 2013
7. Nicholas Kristof, Can We See Our Hypocrisy to Animals, The New York Times,
July 27, 2013
8. Meet the Animals: Pigs from the Farm Sanctuary.
9. Sentience in Farm Animals: Pigs, Mercy for Animals.
On You-Tube:
1. Pig Business.
2. Undercover at Smithfield Foods, HSUS. Won 2012 Webby Award winner.
3. Why we love dogs, eat pigs, and wear cows, Melanie Joy.
5. Imagine a world without factory farms.
6. Top five most intelligent animals.
7. The emotional world of farm animals.
8. Please don't eat pork: pigs are smarter than your cat or your d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