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3日 星期六

友善動物,不分國族/掃除恐狗陰影,迎接天使入門來

2015-05-22  聯合報 文/佐渡守  圖/圖倪


認識阿泰,是在一次名為「善待」的公益活動上。那次活動辦得十分倉促,被要求五天就要成形,但直到活動前一天,我們卻連主持人都付之闕如。沒想到阿泰及時出現了,救了焦頭爛額的我及志工團一命。他穩健的台風、好青年的模樣以及多國的語言能力,留給大家很好的印象。


阿泰是台菲混血兒,從小在菲律賓長大。問他:「你喜歡動物嗎?」他說:「很喜歡啊,不過直到我上大學前,我連『一隻動物』都沒碰過。」

咦?這是怎麼一回事?

原來,阿泰的爸爸經商,長年在國外跑來跑去;媽媽是醫護人員,從小就教他們不要接觸動物。

時間拉回到二、三十年前。那時,菲律賓的鄉間曾發生過狂犬病,年輕時的阿泰媽媽因為職責關係,必須跟著醫療團隊赴第一線服務。當年疫苗不普及,親身接觸並照顧發病的病患,帶給她很大的衝擊,所以多年後結婚生子,便將動物視為禁忌。尤其阿泰爸常不在家,她將保護小孩的重責大任攬在身上,嚴厲執行人與動物的「隔離政策」。

直到舉家搬回台灣後,阿泰慢慢發現,自己其實很喜歡動物,尤其是校狗和同學家的狗。

但事情一開始並非那麼容易。起先他很驚訝為何台灣同學可以對狗又摟又抱,後來見多了,喜歡與好奇跟著蠢蠢欲動,他鼓起勇氣,克服恐懼,開始在學校背著媽媽「碰碰」牠們。等到逐漸掃除了「恐狗」的陰影,才知道原來動物沒有媽媽說的、小時候想像的那樣可怕。

當喜歡的感覺越來越深,阿泰便和爸爸一起決定先斬後奏,帶了隻小狗回家。

「我的狗都五歲了,媽媽還是跟小狗保持距離,我家的Angel(狗狗名)從腳邊走過,她都要閃得遠遠。」養狗後的頭兩年,媽媽十分恐慌,後來因為阿泰在外地念書,爸爸又常出差,不得不留下媽媽跟Angel朝夕相處,她才逐漸卸下心防。

為了Angel太飽而挨餓

「狗狗超乖的,五年叫不過兩三次,而且叫的時候都是在跟你打招呼,希望引起注意。」阿泰笑說。「不過,媽媽直到現在幫Angel洗澡,還是會穿雨衣、戴手套,全副武裝。」

他形容Angel體型小、食量大,是小胖妹,走在路上小朋友會以為是迷你豬。Angel在阿泰眼中是愛撒嬌的開心果,他將牠當成自己妹妹一樣看待。

「有了Angel之後,我每次回家都要先打電話問爸媽牠吃飽沒?如果剛吃飽,我就得在家門外混一兩個小時才能回去。」Angel每次看到哥哥回來,就會興奮得跳跳跳,跳到都吐了,阿泰心疼妹妹,便設法避開牠的用餐時間,在外晃蕩等牠消化。

「有時要混到好晚,在外頭等得我都餓了。」為了妹妹太飽而挨餓,這件事情害我大笑,心想必須趕緊找話題帶過,便正色問起阿泰的社會觀察心得。

根據阿泰在台菲兩地皆生活過的經驗,他認為時代在進步,風氣跟環境也會跟著改變,他說:「有規範是最好的,當它變成法律,對動物的生命就有保障。」

他也提到一次很駭人的經驗。五、六年前他曾回到菲律賓,在鄉下親眼看見有人拿獵槍獵殺流浪狗,當街烤來吃。這種事情很少見,現場也有不少人反對與阻止,然而礙於沒有法律規範,所有人莫可奈何。「很多人跟我一樣站得遠遠的不敢看,非常害怕。」

別說阿泰在現場,我光聽就傻掉了,口裡只能喃喃:「過去台灣的鄉野,好像也有類似的傳聞,老一輩還傳說吃狗的人死後,狗群會去刨他的墳墓……」這樣一說,更把阿泰嚇壞了。

對不起,阿泰,我忘了跟你說,那都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如你所言,時代在進步,現在的法令對虐待、傷害動物都有罰則,即便規範得還不夠周全,但發現這樣的惡事都可以舉報,遏止犯行。

讓我們一起相信,明天會更好──這個世界終有一天能讓所有本地人、異鄉人、動物與環境都和諧共存。外籍人士來台無從得知的法令,我們所有在身邊的人,無論雇主或親友,都應該善意的相互提醒。因為「友善,是最值得追求的美好價值,且不該因國籍或物種,而有所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