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3日 星期四

【請你一起,將花蓮的土地與未來扛在肩上】

沿著七星潭、單車族熱愛的193縣道,此刻面臨著為遊覽車拓寬的威脅。大樹影像提供,轉載自蘋果日報

文/楊富民
本文刊載於【蘋果日報論壇】2017-02-22

直到24、25歲的當下,我才不免得回頭去想著一件事情,家鄉究竟是什麼?這個一直存在於我們身旁,卻從來不被我們好好重視過的一件事情。過去直到研究所,從沒有離開過花蓮的我,在人生終於進入到下一個階段時,才猶豫、躊躇地回望著自己的鄉土。

這時候我才發現,花蓮這幾年變得不太一樣了,就像許多去到外面念書的孩子們回到家鄉後,才猛然地驚覺,過去曾經存在的東西不見了。那些可能存在於這個城市的小細縫,隱藏著這個居所集體的記憶、共同回憶的那些縫隙,如今卻被名為「觀光」的發展,所一一填滿。

花蓮這幾年來無疑地是整個台灣發展觀光名列前茅的城市,在這樣的景象底,我們都曾陷入一陣狂熱,感到花蓮的未來是充滿無數的可能,擁有著康坦的「錢途」。

直到我大學畢業那年,才漸漸地發覺,自己身邊的朋友十個有六個在花蓮觀光所屬的服務業工作,兩個從事其他的工作,剩下兩個則選擇離開了花蓮。我猛然驚覺,當我們的產業全部走向觀光時,這是一件極其不健康的事情──去年陸客銳減的情況,便印證花蓮的產業結構是這樣的脆弱。

然而,觀光到底為我們帶來了什麼?今年一月初,花蓮一九三縣道的拓寬環差會議,我抱著這樣的好奇,與朋友一同去到會議現場。當天允許二十人入場公聽,這關係到花蓮未來的觀光發展、建設發展的重要會議,只允許30萬縣民中的20人擁有發言權。最令傷心的事情是,當天來了許多東華大學的學子們,他們對於花蓮未來的發展,遠遠比我這個從小生長在花蓮土地上的孩子,來得更為憤怒也更為緊張。

當下我們難以開口說上一句話,只要開口,我們便覺得哽咽。

我們感到悲哀,尤其開發代表義正嚴詞的說著這群學生們並非花蓮縣民,便沒有資格為花蓮的未來發聲──這是如此的荒唐與難堪,到底有多少花蓮的人們真正的關心著我們這片土地呢?
年節,朋友們回到家鄉問我,為什麼花蓮改變這麼多?我覺得這些話像是狠狠地刮在心頭,過去為什麼我從沒為花蓮的未來做些什麼?

一九三縣道的拓寬,真的能夠為我們腹地狹小的七星潭風景區容納大量遊客嗎?花蓮的日光香榭大道,建成就能讓花蓮一躍成為國際頂尖的觀光都市?
我不知道答案。如果你也與我一樣尋找答案,請關注一九三縣道審查會,我們可以一起將花蓮的土地與未來,扛在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