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洪雅書房
時間:2016年2月3日
講者:張恒嘉(黃金蝙蝠生態館館長)
洪佳如整理紀錄,非逐字稿
店長余國信表示早年張恒嘉和他在抗爭場合,兩人雖不一定碰面,但時常出席,昔日為國小老師,曾於水南幸福小學為黃金蝙蝠發聲。「台灣也很多肖人,曾經我們都曾是鳥人!」。十幾年看來,蝙蝠實為非主流的非主流,與鳥類、蛙類相比,沒有人認為其可愛,直到現在,人們逐漸改變心態,究竟蝙蝠到底有什麼神奇之處,吸引他投入全副心力?困難之處也在於如何永續經營、生存,讓人好奇該如何促進經濟型多元就業。
講者張恒嘉細數1995年,兩人第一次相遇,當初甫離開大學,到學校報到時,就認識國信。想到以前總被稱為不務正業,從創立雲林鳥會至擔任台灣永續聯盟秘書長,現在則為黃金蝙蝠生態館館長,過去曾著作十本,現在想將所學,繼續傳承下去,盡力守護生態環境。
張恒嘉指著投影片上一隻正在飛行中的黃金蝙蝠,這是難得的影像紀錄,得以非常低干擾方式進行拍攝。「蝙蝠張開嘴巴有時是為了講話,講一些我們聽不懂的話」。他提到講到蝙蝠,大家覺得很不陌生又很陌生,跟鳥有很多相異之處,鳥類骨架屬於中空,鳥類為羽隻翅膀 蝙蝠則為翼手目動物,基本上大家不會把兩者搞混,不過有很多古書上記載,以飛燕或鳥類相關的字詞用來形容蝙蝠。
【你覺得蝙蝠是瞎子嗎?】事實上,大部分的蝙蝠視力尚可,只是色盲而已,有些蝙蝠甚至視力很好,因為他們需要仰賴視力找尋食物。蝙蝠最龐大的群集,有時一個洞穴,可以多到兩千萬隻以上的蝙蝠同時聚集,飛起來便遮蔽整片天空。
台灣沒有吸血蝙蝠的存在,普遍存在於中南美洲、亞馬遜一帶。張恒嘉指出文學上對蝙蝠沒有太多、太好的印象,如他從店裡書架上,隨意抽出一本書《血色蝙蝠》,前半部還是些略提到蝙蝠的刻板印象。這麼多年來,他想也想不透,吸血蝙蝠位於中南美洲與歐洲,無論年代與距離都相差甚遠,不知道為什麼兩者會牽扯在一起?
【為什麼蝙蝠倒吊不會腦充血?】血管內有瓣膜,可以防止血液倒流,讓血液流往同一個方向。倒吊對他有什麼好處?配合著住在比較高的位置,當牠鬆開腳爪時,位能立即轉換成動能,立即就能飛走,以較不費力方式飛行。
當蝙蝠夜間出沒時,可以避開白天多數出沒天敵如猛禽。由於七八成主食為飛蟲,黑夜也能避開與鳥類的競爭,他是唯一會飛的哺乳類,身上沒什麼汗腺,而台灣葉鼻蝠台灣山區最常見、最大型的蝙蝠。在照片中,能清楚看到他的肌肉群,為了飛行生長的相當發達。
公雞上的距多為拿來打架,蝙蝠則為控制尾膜的形狀,用來包覆等作用。全世界約略有一千兩百多種蝙蝠,大概分為大翼手亞目(約兩百多種體型較大,主要靠視覺與嗅覺,吃水果花蜜,多數群棲在森林)、小翼手亞目(近一千種,體型較小,主要靠回聲定位系統,發超音波定位,常見於生活週遭,通常棲息在建築物、洞穴或樹上)。
台灣佔世界蝙蝠種類為36種。但對一般人來說不太好認,跟鳥叫聲就能辨別不同,蝙蝠則是用超音波,想聽也聽不到。張恒嘉說,即使自己研究蝙蝠多年,近距離朝向自己飛近,也不一定認得出來,這就是研究蝙蝠的困難之。
在台灣,蝙蝠可分成五、六科,各自有各自的特徵。台灣長耳蝠有著如兔子一般的長耳朵,從外型上可以很好辨認的維管鼻蝠,鼻子較為突出。從眼睛大小分辨為吃水果、花蜜的較大,吃飛蟲眼睛較小。
【蝙蝠吃什麼?】七成左右吃蟲,吃葷、吃素、雜食都有,甚至在地面上靜止或躲在葉面背後的蟲,蝙蝠都能真正偵測得到。很多野生植物授粉都是靠蝙蝠而傳遞,如龍舌蘭、野生香蕉,蝙蝠會鑽進雄花與雌花之間穿梭,無形中幫忙授粉,尤其中南美洲更是相當倚賴此種授粉方式,世界上超過五百種植物仰靠蝙蝠授粉。
蝙蝠有時候也會吃青蛙、魚、吸血,只有一種有吸過人血的紀錄,數量相當稀少。過度開墾為主因,使人類和牛隻、馬匹過度接近,的確有幾起案列引起狂犬病。但其實吸血蝙蝠不是吸血而是舔血,針對比較脆弱的區域如嘴唇、鼻頭等處舔舐。
會防止血液凝固,還有分泌不會讓生物感到疼痛的麻醉功效,導致動物在被吸血過度而死去,曾發現吸血蝙蝠回洞穴後,會吐血讓大家分享成果。吸血蝙蝠腳十分強壯,能夠在地上奔跑,一秒可以跑到一米以上相當迅速,犬齒非常銳利。
【蝙蝠住在哪裡?】基本上有三種類型一、洞穴,二、建築物,三、樹上(樹葉、樹洞、樹皮裂縫、枯掉香蕉捲葉中)毛色跟枯葉很像,演化到具有築巢能力,能啃食葉面,使之自然垂下。講者張恒嘉提到,當年狂犬病發生時,曾有居民過度害怕、怪罪蝙蝠,而強迫關閉地下室也就是蝙蝠的家,導致蝙蝠被迫離開棲息地或是導致死亡,這是他們十幾年來的住所,相當可惜。
蝙蝠為溫血哺乳動物,但為什麼他們會冬眠?主要介於恆溫動物與變溫動物之間的特質,冬眠時,心臟會跳的特別慢,溫度特別低。講者曾在約四米高的山洞中,拍下蝙蝠結霜模樣,璀璨如鑽石,但他唯有體表結霜,但重要器官都是溫熱,還能繼續存活。
軍事上也帶給許多超音波的啟發,如萊特兄弟的飛機模型靈感,潛水艇則是超音波,黑蝙蝠中隊、蝙蝠炸彈等。醫學上則有導盲杖、夜明砂(蝙蝠大便製成)、DSPA等靈感來源。
蝙蝠對生態的益處相當顯著,能夠減少農藥、協助授粉、增加有機肥,能幫助全世界超過五百種授粉,其中超過450種為經濟作物,尤其全世界龍舌蘭消費市場的產值約是30億英鎊,榴槤每年產值1.2億,都是相當驚人的產值。蝙蝠能夠自然達到蟲害控制效果,每隻蝙蝠一天可吃到大於8公克的棉鈴蟲,據統計,可以省掉5.7 億美元的殺蟲費用。
有團隊進行研究,在完全隔離鳥與蝙蝠的實驗稻田組中,收穫量減少約31%,可以發現在不仰靠農藥的情況下,我們依舊能依靠大自然的自然平衡,得到良好的生成產值。
尤其張恒嘉特別強調,蝙蝠壽命長、繁殖率低,一般蝙蝠可以活到2~30歲,相似體型的小老鼠只能約2~3年。蝙蝠一年約略只生一隻,所以保育顯得特別重要。但是近年來棲息、覓食遷徙的棲地的破壞,都市擴張、建築物結構的改變,汙染增加、水源減少,以及大眾對於蝙蝠的誤解、撲殺與干擾,他指著照片痛心的說「一根迴紋針就能讓蝙蝠死去。」原來蝙蝠誤將別有迴紋針的飛揚垃圾,以為是昆蟲而誤觸,當他無法動彈時只能等待死亡來臨。
光害、農藥傷害、外國網路上所販售蝙蝠標本,製作過程不友善。加上氣候變遷、入侵種、研究者對她的傷害,查探棲所、捕捉標放、侵害研究等,有許多原因會造成這項脆弱物種大量死亡。
如最新研究發現,白鼻症會讓在洞穴裡冬眠的蝙蝠生長真菌,而真菌,又會跟隨人類在洞穴移動中移動,造成更多的蝙蝠死去,當時因真菌死亡,已超過八、九百萬隻蝙蝠死亡,這也意味著將影響大量蟲害防治。
在台灣,依照野生動物保育法現況,蝙蝠於台灣保育比例偏低,會投入這個領域也是這個原因。張恒嘉指著照片說「你們不知道他幾歲,但我可以依照牙齒銳利程度而分辨年齡。要看得懂野生動物身上的任何訊息,才可以保育他們」。
黃金蝙蝠生態館館長建立於2009年12月25日,也是亞洲唯一有對外開放的蝙蝠館。「你拿去用!」慷慨的空間場域,來自於屋主某一次參與張恒嘉導覽解說,而對該計畫心生支持,使兩人見面講不到三句話,便大力支持空間活用。
「不知道什麼時候播下的種子,就在瞬間開花了!」把握這一次難得的機緣,促使向來不擅募款的張恒嘉,主動向各NGO組織與政府籌募經費,經營至今,每一年約有7、80團參訪。
從參訪路線規劃、製作友善蝙蝠屋、理解生物多樣性營隊,對外巡迴講座、生態保育劇場演出等,無不希望透過活用空間,多樣化的活動性質,帶動民眾瞭解這片土地上與我們共生同居的物種。
其中蝙蝠屋堅持以天然漆料與原木製作,甲醛含量非常低,有時蝙蝠屋可以住在十幾隻,最高可住到三十餘隻沒問題。張恒嘉憂心表示,這幾年他在各地檢測蝙蝠排泄,在排遺中,可以發現有許多殺蟲劑殘留,何況是人體,代表整體生態環境正在惡化。使他興起跟當地農夫合作,推出幸蝠米幫助行銷,只要有300隻蝙蝠入住蝙蝠屋中,就可守護一年657公斤的稻米,單純結合兩者,既幫助自然生態,也幫助食的安全,只要我們願意改變觀念。
※(照片取自講座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