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4日 星期四

【零安樂死政策倡議與策略】何宗勳發表



【零安樂死政策倡議與策略】 何宗勳(關懷生命協會執行長)發表

洪佳如整理、紀錄,非逐字稿

主持人錢永祥老師首先感謝吳宗憲教授召開研討會,談論動保團體的行銷問題,在初看到會議題目時,還不清楚如何將行銷與動保連結,這裡面的確有很多問題值得探討,不只是動保問題 更是許多社會問題都能相呼應。


如果只專注在內部,沒有考慮外界的關聯時,發展便會受到影響,這種運動本身就會開始產生內向的扭曲,那種挫敗感,來自社會不了解所產生的異化感與疏離,感覺可能會逐漸更加強烈,相信大家早年曾曾經歷過非常大的折磨,來自於處在非常有敵意的環境,進而轉向內向發展。

我們採取了自己在道德上比較正確的立場上,討論下一步要做什麼?怎麼向社會說話?邀請具有深厚經驗與反省的五位朋友逐一發言。

關懷生命協會執行長何宗勳表示,推動收容所零安樂死的政策,在第一線壓力會相當大,關係到從環境運動至公民監督,當2012年,授命接任時,最終還是要得從政治面著手,怎麼跟傳統動保團體在第一線外,做實際上的政治改變。

當時動保法有個相當大的矛盾,也成為社會的矛盾。動保觀念進化與公民意識覺醒,以及監督政府工具專業化,在當時的條件之下,談廢死時是相當好的背景。

為什麼當時動保法有宰殺條款,因為早期有經費問題,約十五年以前,制定安樂死的條款後。在這十年間,台灣有很大的變化,從對待動物觀點逐漸改變,法條逐漸引起許多人的不滿與危機感,到動保法矛盾到社會矛盾,所造的民怨與衝突等。

1990年代到2000間將近十年,台灣動保團體很少走上街頭,至少黃泰山開啟了上街頭的先驅,社會動能的助力也會相對容易。當時安樂死已高達120幾萬隻仍不見改善,主要來自源頭的管理鬆散,以及流行潮後造成棄養問題,以及傳染疾病所造成的棄養潮如SARS與狂犬病等,政府卻採以消極怠惰態度面對。

然而,同伴動物形成M型的世界,一個是備受寵愛的家犬、家貓,也同時看到臨時收容所的環境未盡改善,可以看到這是非常兩極化的世界。如何終結現況?得從根本解手。關懷生命協會20周年時提出五大訴求,當時零安樂死團隊只有一個工作人員,團隊發現流浪動物是最受矚目的議題,目標轉向→讓他活下去。

探究中央部分,總統角色還是相當重要,因此我們向總統施壓,結合有理念的國會議員進行政府組織,透過時事議題討論,將選民變成公民,一齊關心動保政策。關心收容所問題,地方首長的角色相當重要,團隊透過公開資料數據,讓地方政府正視問題,也透過評鑑政策優劣產生同儕壓力。

透過資訊接露來凸顯收容所問題,促成農委會每月公布一次收容所資料,其實這些數據,相當不利於公眾閱讀,因此協會以繪製圖表方式,幫助大眾理解並透過交叉分析方式,以臉書粉絲專頁送出資訊,並寄往地方政府參考。

選舉時,開始由地方政府的壓力轉向地方首長,有些縣市,會善用協會資料向地方進行抗議,比如經由說帖,預估有效的行政監督,可以將收容狀況所降至5%以下。
當時協會發現,台灣農委會動物保護綱領中,卻沒有一個字跟動物有關。當最高主管機會不重視時,各地方政府將不會做的更好。

當電影〈十二夜〉發酵,逐漸喚醒大眾關注,協會與總統見面後 要求有政務委員進行跨部門的關心,並邀請總統進收容所關心動物現況,目前兩位候選人以口頭允諾,將立定動保綱領,可是不要太高興,往往說跟做各式一套。

從每年地球日施壓開始,總算在農委會網站看見列管用字,從晉見總統到透過行政壓力促成改變,一共花了兩年時間。

如今,我們找到全國一百多位民意代表,願意加入動保護行動計畫名單,透過議員聯署到台灣各地開會,最後便正式公文後持續追蹤,將有助於未來監督的品質。透過表揚優良縣市,給予地方的鼓勵,也可以讓動物環境逐漸獲得改善。

監督如何看成效果,只有從改革非典型的人物介入才會改變。並且討論相關的配套措施該如何進行。

如何擴大受領養,從社區、學校與海巡犬等,尤其校犬,教育部近來開始願意推動校犬,是各學校可以努力的目標,我們可以從2013年到2015年看見有所改善,相信透過公眾努力會有改善,協會更持續關心這次的總統候選人是否關心動保議題。


延伸參考:
【關懷生命協會官方網站】
http://www.lca.org.tw/
【關懷生命協會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lcatwn/?fref=ts
圖片來源:
關懷生命協會網站


大家抱歉,因為這篇太晚整理,有些細節已不復記憶,如果資訊有出入再請不吝跟我說一聲,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