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0日 星期一

【相關書籍】《狗媽媽深夜習題》她們的側寫(七):為社區犬正名──咪咪

【動平會 專欄】

編按:《狗媽媽深夜習題:10個她們與牠們的故事》,為作者林憶珊多年來近身觀察與採訪 10 個照顧流浪動物者(社會俗稱愛心媽媽)的故事。本系列將以一週時間陸續刊登書中人物側寫,藉由她們的心路歷程,提供讀者看見人與動物的牽絆,學習愛的能力。歡迎鎖定與收看。

咪咪右上臂的刺青是她給自己的生日禮物。

社區周遭的狗結紮後,有些原放有些送養,有五隻很乖的狗,她讓牠們在社區裡生活,漸漸地住戶也都能接受牠們的存在。兩年後,她在管委會宣告事項時,順勢說我們的「社區犬」……,終於將牠們成功正名為社區犬,成了社區的一份子。


上個世紀中,為紓解大台北的人口密度,林口被規劃為造鎮計畫的主角,隨之而起的是不同時期的土地徵收、重劃政策與大量簇新的各式建築群。建地開闢之初,帶來許多小狗陪警衛站崗、看守建材,但隨著建物完工,工班走了,卻留下成犬的牠們。有些狗不知道已經被主人遺棄,甚至在原地足足守了兩年多。牠們流竄在大廈旁的芒草堆裡,不時面臨有人毒狗、虐狗及捕犬車捕抓的危機,隨著移入林口的人數激增,流浪狗的數量也一路激增,直到愛媽們出現。

十年前搬來林口的咪咪也是這群愛媽之一,她們共同見證新市鎮的興起。不同於新北市的愛媽騎著摩托車穿梭在狹窄的巷弄餵食,林口寬敞的大道上,好多位愛媽都是開著車餵養、抓狗結紮,甚至還有退休男教授也每天餵食浪犬。流浪狗一多,愛媽也多,據估計,林口的愛媽約莫三、四十位,居大台北之冠。

由於自家工廠遷址,咪咪十年前跟先生舉家搬來林口,她回憶說:「那時候的林口真是鄉下耶,聽到有流動夜市,還會好高興地地去逛,結果是買了一包蒜頭回家。」十年前的林口一片荒涼,路上盡是昏黃的路燈、低矮的房子,更讓咪咪印象深刻的就是,「狗很多,非常多」。

自從咪咪救援了一隻菜花狗後,她就留意起街上的浪犬,一開始,她經手的都是救援狗,像是橡皮筋狗、受虐狗等,也陸陸續續撿了回家,幸好自行開設工廠的先生,因為不忍咪咪為被毒死的狗,擦眼淚擦到眼皮都破了,出錢挺她,抓狗結紮的日子,還會主動幫她顧小孩,讓她放心出去,只要求她不要再帶狗回家。

絕不放手

 咪咪感嘆地說:「工地狗,永遠都抓不完,偏偏工地專門撿小狗來顧,長大的母狗就生小狗,小狗不紮又生。完工又不帶走,十年間生了多少狗。」她印象深刻的是,遇到一隻不到 4 個月大的小黑犬,脖子上有三條橡皮筋,已經皮開肉綻了。咪咪為了捕捉牠,衝進正在工程進行中的工地裡,到處鋼筋、凹槽,跌倒了恐怕整個人都掉到洞裡。還好,她和先生成功抓到小黑犬。

 還有一次,一如往常,她去餵一隻小黃狗飼料,牠不但不吃,還一邊跑一邊回頭看她,似乎要咪咪跟著牠走,文化一路又大又寬,咪咪上車跟在牠後面,開了一小段路,轉個彎,眼前出現了一隻黑媽媽,這時,小黃停下來了。咪咪下車問小黃幹嘛不吃飯呢?這時傳來一陣陣幼犬的叫聲,於是她挺著懷孕八個月大的肚子尋找聲音的來源。

「媽咧。看看人有多壞啊。一個小水溝,用插了鋼筋的大水泥塊封住兩個出口,媽咧,前一天還下雨啊!於是我用盡力氣移開水泥塊,蹲下一看,水已經淹到幼犬的脖子了,每隻只好站得直挺挺的,脖子盡可能伸高。

小狗們一看見有洞口,慢慢往我這邊移動,我開始一隻一隻拉出來。靠北,應該有 6 至 8 隻。小狗一出來,馬上跑到小黑旁邊,我才知道是小黑的孩子。怪的是,小黃真有靈性,帶我去救這些孩子耶!」

咪咪懷第二胎後,脊椎開刀,從此就不再餵養了,她把餵養地圖畫給其他愛媽,有人喜歡餵養,有人喜歡結紮,讓她們各自挑,但她不能接受圈養,結紮完後一定原放。

「我不覺得被關比較安全,有一次我遛我家的狗,因為沒下過樓,下樓有困難,牽到一半,不見了,原來腳軟躲起來了。牠們長久被關會有問題,生活無聊,小鳥飛進來就把鳥咬死……。如果我是狗,寧可在路上,人都會有危險,何況狗,我都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

 今年八月,咪咪三十九歲生日那天,她在左手上臂刺青。圖案是她的手掌握著狗的腳掌,下面寫著「Never Let Go」(絕不放手)。刺上這個圖案,告訴自己堅持下去,想想自己還能多做些什麼?(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