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跟我這樣愛動物/貓貓看醫生


本文與聯合報繽紛版同步刊載

圖 / 米奇鰻

喜歡動物的人,小時候應該都羨慕過那位鼎鼎大名、能通各種動物語言的「杜立德醫生」吧!雖然和動物家人相處久了,也可以稍微了解對方的心意,但難免有不少「雞同鴨講」、「各說各話」的時刻。日本曾經發明過一種「貓語翻譯機」,據說只要錄音輸入家中貓貓的喵喵聲,就可以翻譯出牠們在表達什麼心情;動物溝通近年來也蔚為風氣,可見想和家中的貓兒狗女說話,是很多「動物家長」的心願。


驚嚇恐慌也是貓之常情

不諳貓狗語,最大的困擾莫過於當你要做的事情,明明是為牠們好,卻看似對牠們「不利」——例如看醫生的時候。如果你面對的,又是一位非常性格、堅持「貓權獨立」的怪老太太時(是的,就是我家的松松姨),就會非常懊惱於只能用「人話」對牠曉以大義,真是完全徒勞無功的行為。不過將心比心,沒人喜歡上醫院,何況是動物,看著醫生拿出一些牠們無法理解的儀器和針管靠近自己,會覺得驚嚇恐慌也是貓/狗之常情,反過來想想,動物或許也很懊惱為何牠們已經這麼清楚地「表態」了,我們這些駑鈍的人類,卻還不知察言觀色,速速將牠們帶離那可怕的地方吧!因此,觀察每隻動物看醫生的反應,其實也是另一種了解牠們「語言」的方式呢!

動物看醫生,至少可以分成積極反抗型、掩耳盜鈴型、逆來順受型幾種不同風格。積極反抗型當然非松松姨莫屬,牠的功力之強,連閱貓無數的獸醫師都只能甘拜下風。之前也在這個專欄寫到過,由於松松姨堅決捍衛自然風,力圖維持不梳毛不剪甲的飄逸(?)造型,導致指甲鉤進肉裡發炎,只好麻醉處理,竟然還可以在麻醉狀態發出怒吼……原來這還不算什麼,松松姨精益求精,事隔幾個月,眼看指甲又長很長了,這次我抱著「病從淺中醫」的心理,打算趁著造成嚴重發炎前處理,想不到,松松姨竟然在診療台上表演蜜蜂螫人脫針的攻擊術!後腳往醫生方向一個橫掃,整根指甲眼看也不必剪了,因為就直接飛出去了……你說這該怎麼溝通才好?

至於掩耳盜鈴型,則以膽小的妹子為代表,因為呼吸道的問題,三不五時就得去醫院打針的牠,一開始都採取「雙手抱頭假裝我不在」的策略。可是啊,去了幾次之後,牠似乎也慢慢發現其實看醫生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

不得不違逆牠們心意

要怎麼知道牠比較放鬆了呢?有一個簡單的測試方法,就是進行牠平常最喜歡的摸摸唱兒歌活動:每次只要一邊摸牠一邊唱兒歌,牠就會把身體弓起來,尾巴翹得高高的,呼嚕呼嚕要妳摸久一點。

不過因為貓緊張的時候也可能發出呼嚕聲,所以如果在醫院聽到牠們竟然在呼嚕,可千萬不要誤會以為牠們覺得看醫生很高興喔!我判斷的方式是根據她身體翹起來的角度,翹得愈高表示愈開心。

於是有趣的事情發生了,妳會觀察到一隻貓內心糾結的過程,明明被摸摸很開心,可是如果在醫院表現得太放鬆,又可能會更密集地被帶去打針?矛盾的妹子只好一邊抱著頭一邊把尾巴翹起來,努力做出「雖然我很喜歡摸摸,可是不代表我向醫生妥協了」的複雜心情。

至於逆來順受型,當然是每位貓狗家長求之不得的乖寶寶典範。豆豆因為從小就特別親人,所以對於一切醫療行為,牠似乎也都能理解是為了讓牠的身體比較舒服,無論是打針、打點滴甚至針灸,都能乖乖配合,讓我可以在旁邊輕鬆滑手機或看書。

如果剛好隔壁診療台的貓狗家長正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壓制不停發抖或想要逃竄的貓貓狗狗,我就必然會接收到他們羨慕的眼光以及發自真心的讚美:「妳家的貓好乖喔!」這時候的我,總是帶著同情與理解的苦笑回答:「因為可怕的那隻今天沒來。」並且在腦中想像對松松姨針灸的畫面……嗯,我想應該在三秒內,那些針就會以天女散花之姿飛濺在我和醫生身上吧……

其實,每隻動物個性不同,面對治療的態度也不一樣。隨著動物家人年紀漸長,有時為了健康著想,不得不做些違逆牠們心意的事,例如不能讓牠們繼續吃某些過去很喜歡的食物,或是偶爾得向醫生報到一下,這時候不免也會擔心牠們因此覺得不開心。

不過我還是相信,雖然我們不是杜立德醫生,沒辦法完全「無障礙」地和動物溝通,但是愛與信任,不需要任何語言也能傳遞。

愛動物守則

動物因為自我保護的本能,生病的時候不見得會立刻表現出來,平時多觀察家中動物的食慾和精神,就可以避免太晚發現病徵的遺憾喔。


原文出處:
聯合報繽紛版/跟我這樣愛動物
http://www.udn.com/2014/9/25/NEWS/READING/X4/895739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