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0日 星期二

【魔門一刻】

澎湖將軍嶼的潮間帶。

台灣北部的潮間帶。

文.攝影/栗光

受到朋友邀請,上個月我以「動物當代思潮團隊」成員身分寫了一篇演講整理稿。講者是黑潮文教基金會的解說員,在短短三十分鐘的分享裡,提到許多有趣經驗,而最吸引我的,是「接近海洋的多元方式」。

 這真是個好提醒,若不想千篇一律吃海產、踩踩沙、泡泡水,想要接近海洋,還有什麼好方法?

 考慮到每個人水性、熱情、荷包狀態不一,我通常優先推薦潮間帶:只要一點點車資,把握退潮時機點,在水淺至膝蓋處,即使是入門者也能有驚喜收穫。愛上潮間帶之前,我多是參加離島的探索活動。等累積了一點點經驗,開始尋找離台北近的點,跳上火車,轉租腳踏車,沿著自行車道走,看到合適的海岸便捲起褲管進行搜索。這樣的玩法考驗體力,但有趣的地方也在這,沿途會經過各種不同的風景。

 最迷幻的體驗,是穿過全長兩千多公尺、撥放著〈丟丟銅仔〉的隧道。騎著騎著,人彷彿被神祕力量引導,有種等等就要回到上一個世紀,幹一場轟轟烈烈、改變世界大事的錯覺。

 後來陸陸續續有朋友加入,有朋友會開車也有車可開,那自然沒道理拒絕被載的幸福,當作是保留體力等待發揮,屆時最好連美人魚都一起找出來。若朋友騎車,機動性強,雖然要忍受風吹日曬雨淋,但可以走的路線更多。我尤其喜歡其中一條山路,能格外感受到風的味道因地形、植栽、氣溫而改變;偶爾還能看見濕漉漉的柏油路,因倒映天空而閃現非常魅惑卻也高雅的藍。更重要的,不免俗的,路程中有一間極美味的香腸攤。

 想不起來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從趕著出發來不及吃早午餐、不得不吃香腸充飢,變成了習慣空腹,僅用一根香腸的熱量進行我們的探索。它像是一種獎勵,甚至是儀式,我們在心裡虔誠燃燒一炷香,期待在香燒盡之前有所收穫。

 神真的很大方,我沒有一次空手而歸,收到的禮物更是不曾重複,驚喜連連。最近一次的大禮直接來自天上:回家的路上,我們撞見了一隻猛禽,棲息於電線桿上。機不可失,我急急忙忙跑向他,伸著脖子仰望。那熱情騷動了他,一瞬間,鷹低頭了,我倆目光交會──我在那「魔門」(moment)失了神,全然被他屬於鷹的、野的、我未曾見過的眼神馴服。那個當下,他是探索者,我是海兔。

 接近海洋確實有很多種方式。

 我想起那天講師特別提到黑潮有個活動,會帶領學員先去蘇花古道,翌日再出海至清水斷崖,並請大家閉眼感受兩個場域的聲音與氣味──參與的人都注意到了,山海交界之處,聲音與氣味其實相似;海洋不遠,海洋與陸地連結在一起。

 那日我看著鷹展翅離去,深深體會他的領空從來不侷限於一處。我們生活在這,所有事物都是連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