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動物平權百科】黑猩猩的外表,黑猩猩的心?


《黑猩猩-華秀 專欄》文 / 蘇珊



我(黑猩猩華秀)是一隻被人類養大的黑猩猩。小時候,我的父母以及週遭的兄姐朋友們都是人類,我的母語是美式手語(American Sign Language)。我大哥傅茨博士(Dr. Fouts)說,當我在奧克拉荷馬大學第一次看見真正的黑猩猩時,他問我:「他們是誰?(手語WHO THEY?/)」我說他們是「黑色的蟲(手語BLACK BUG./)」我生過孩子,不過牠夭折了,所以我收養了10個月大的路勒斯(Loulis)。我教我兒子(有黑猩猩「口音」的)美式手語,牠跟我以及其他黑猩猩家人一同過著圈養黑猩猩的生活。他也聽得懂英文,現在住在加拿大方納基金會(Fauna Foundation英譯)的收容中心。


我有著黑猩猩百分百的外型,卻並不是一隻百分百的黑猩猩,我的心跨足了人類的世界。我的生活環境,成就了這樣的我,而我也不是唯一的一個,路勒斯、其他黑猩猩家人默霞(Moja)、塔圖(Tatu)、達爾(Dar)以及那些住在人類社會裡的黑猩猩們,多多少少都是這個樣子的。

蘇珊這陣子在動物園新交了黑猩猩朋友,也跟我說過她的觀察。她的四隻黑猩猩朋友中,莎麗春和莉麗小時候是被黑猩猩媽媽養大的,曼麗春和美蘭則是因為媽媽棄養,所以從小被人類養大。現在她們都已成年,介於18到26歲之間。她們在行為表現上最大的不同點之一,就是前兩者顯少與人互動,後兩者則很容易與人親近。美蘭是蘇珊在那裏交到的第一個朋友,然後是曼麗春,她們兩位也被觀察到與動物園照養人員、包工老闆、清潔人員以及遊客等互動,至於莎麗春和莉麗,就算她們坐在另一邊滿是遊客的玻璃窗邊,也多半是背對著窗外。

這樣看起來,被人養大的黑猩猩會展現出與被黑猩猩媽媽養大的黑猩猩不一樣的行為,蘇珊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也應證了這樣的看法。這篇文章引用了Ross 和 Freeman(2014)在PeerJ上發表的研究,他們的研究對象是60隻住在動物園或收容中心的黑猩猩,其中36隻原來是人類的寵物或是被訓練成表演者來娛樂大眾。他們發現,這些前身是寵物或表演者的黑猩猩多半在很小的時候(甚至出生後24小時之內)就被帶離母親身邊,進入人類的世界;牠們對其他黑猩猩以及黑猩猩文化全然陌生。這樣不同的環境會對牠們的行為與社會化帶來長遠的影響,最明顯的行為差異就是理毛(groom)。理毛是連繫黑猩猩社群中個體之間關係的最重要行為,野外黑猩猩每天也都會花許多時間相互理毛,然而,這些被人類養大的黑猩猩們並不大理毛,就算是已經學會加入黑猩猩群體一起生活,也不善於與其他黑猩猩社交或維繫關係。研究者表示,雖然有些黑猩猩當寵物或表演者的時間也不長,但是牠們就是無法「搞懂」(理毛)這部分。

咦~說著說著,是時候去理理毛了。那下次我們就來談談理毛吧!


註一:圖片:黑猩猩肯德爾(Kendall),他被訓練成一位(人類社會中的)表演者,與其他黑猩猩相處的時間極少。他現在住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動物園,該動物園正持續地協助肯德爾學習如何與牠的同類相處。(文字翻譯自圖片來源網站)
圖片來源:轉貼自WIRED網站Zoologic INSIDE THE MINDS OF ANIMALS的文章(http://www.wired.com/2014/09/chimpanzees-raised-humans-social-difficulties-chimps/)John Ireland / North Carolina Zoo

註二:蘇珊 (Susan Shiau):美國中央華盛頓大學試驗心理學系碩士,主修黑猩猩行為學,目前就讀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博士班。


文章出處:動物平權促進會
http://taeanimal.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