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動物平權百科】為什麼回不去山林(之一)


《黑猩猩-華秀 專欄》文 / 蘇珊

圖:傅茨博士教黑猩猩Lucy比手語

在上一次的專欄中,蘇珊談到為什麼黑猩猩會出現在人類社會中,其中第一和第二項是被人當寵物和被研究人員拿來研究我們(黑猩猩)這個物種。依我的狀況來看,我是被人類當做女兒一般地養大(所以應該不算是寵物吧!),而我的人類父母剛好是心理學家,我確實也一直參與許多大大小小的研究(還好都是非侵入性的實驗)。所以,我應該算是介於這兩項之間的,看來蘇珊少說了一項「被人拿來當兒女」了。


我雖然被人類拿來做研究,但是受到人類父母與其他人類兄姐或朋友們非常妥善的照顧。可是,我還是在五歲的時候,經過父母的安排而離開了家,離開了父母,因為,研究案結束了。好在我的大哥傅茨博士(Dr. Roger Fouts)一直把我帶在身邊,沒有讓我流落到靈長類研究中心、動物園,或是直接被野放到一個不知名的山林中。我聽蘇珊說,許多人類養狗、貓、魚、蜥蜴等寵物,結果有一天,他們忽然不想養了,或是說自己太窮了,養不起,又或是說家裡或鄰居有人被這隻寵物咬了,認為這動物很危險等原因,就想要切斷與牠們的關係,但是又不忍心殺牠們,所以就把牠們載到山林中「野放」。

表面上看起來,這些畜主是很有概念的,因為他們似乎知道動物們都是來自於山林,本著「還希望牠們在脫離自己的照顧之後能夠繼續生存」的心態,把這「失寵物」放回牠們「原本就屬於」的棲地是很合理的。這種行為的背後,也反映出人類對於非人動物們與生俱來的生存能力具有十足的信心,認為只要找一處山林或小溪等自然之地,把自己的狗、貓、魚或蜥蜴等隨意地放進去,牠們就可以自然而然地繼續生存,只因為牠們是動物,就該知道要找甚麼吃,去哪裡找水喝,並且總是能夠在大自然中找到一處合適的地方過生活,就算是飢餓受寒,至少牠們還是能夠「活著」。

回歸山林的命運也同樣發生在一隻人類的「黑猩猩女兒」身上,這隻黑猩猩的名字叫做 Lucy Temerlin(1964–1987)。Lucy 的背景跟我的很像,也是被人類父母像養女兒一般地養大,她也曾經跟我大哥傅茨博士學習手語。他的人類父親是一位心理治療師,當時是奧克拉荷馬大學(University of Oklahoma)的教授。Lucy 的父母很愛她,曾經出過一本專門描寫他們生活的書,書名是《Lucy: growing up human: a chimpanzee daughter in a psychotherapist’s family》(暫譯為「露西:吾家有女初長成:心理治療師家庭與他們黑猩猩女兒的故事」)。總之,在露西成年之後,被送回非洲甘比亞(Gambia)的森林,那裏是野生黑猩猩的家,也是露西最終失去生命的地方。那年,她 23 歲,正值黑猩猩養兒育女的年齡。(待續)

備註一:圖:傅茨博士教黑猩猩Lucy比手語,攝於1972年。(Nina Leen攝/ Time & Life Pictures/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摘自網路文章〈黑猩猩可以學習人類語言嗎?〉(Chan chimpanzee learn human language?),作者Cristen Conger,網址http://animals.howstuffworks.com/mammals/chimps-learn-language2.htm)
備註二:蘇珊 (Susan Shiau):美國中央華盛頓大學試驗心理學系碩士,主修黑猩猩行為學,目前就讀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博士班

文章出處:動物平權促進會
http://taeanimal.org.tw/